性对于人类而言,早已不只是传宗接代的方式,更是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事物。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告子曾言:「食色性也」,表明**就像食欲一样,是人们天生具备的本性。在亚洲社会中,对于性的讨论与态度普遍保守,但我们对于性的本质并不需要感到羞愧,他是相当正常且长久的存在。人类性行为发展史相当悠久且多元,不同时期对于性的历史都有记载,当中也不乏古人对于**的态度与各式的性革命。
谈到性的起源,美国的心理学家克里斯多夫雷恩(Christopher Ryan)对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的**方式有这样的见解。他认为杂交是原始人类常见的**方式,杂交在现代给人往往都是负面的印象,但对于原始人类来说,那却是在艰苦环境下延续后代**佳的方法。
旧石器时代,人们过着四处迁徙采集的生活,没有农耕与土地概念,相形之下,人口就变得相当重要。男性与女性杂交,希望自己的精子能够成功受孕,为自己的族群注入新生人口,在多位竞争者的争夺下,优秀的基因比较容易延续下去。对于女性而言,在旧石器时代严苛的生存环境,若丈夫意外死去自己将难以扶养小孩,杂交可以让族群中其他男性也有责任扶养小孩,分散一夫一妻的风险。回到现代,我们会对杂交产生厌恶与负面想法,其实只是习惯了农耕生活型态下形塑的社会制度,而对于不同时空中的生活型态难以理解。
谈到原始人类的**方式,在姿势上与其他物种有所不同。人类常见的**姿势为「前入式」,面对面的**让人类与其他「后入式」**的物种,多了更多情感交流与性刺激的方式。面对面的**可以让双方看到彼此的表情,也让**脱离「生殖」层面的意义,成为需要双方皆同意才能进行的「亲密」情感。也是基于前入式的**姿势,让双方的手都能在**时爱抚对方的身体,透过身上的性敏感部位获得性刺激。
人类的**姿势由「后入式」转变为「前入式」,象征着人类社会对于伴侣关系的确立。**不再只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由男女双方共同发起,两者皆能在过程当中享受与对方的情感交流,这样的变化就宛如人类**史上的革命,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在古希腊也有一个祈求丰收与**的节日。3月17日对于希腊人而言是种植日,那天是属于酒神巴卡斯的节日,他们相信酒神能够保佑他们的作物顺利生长。因此人们会带着巴卡斯的形象象征——男性生殖器的雕像上街,走遍大街小巷以求酒神的保佑。妇女们会制作花冠,放上**雕像表示尊敬。在乡村地区,人们会在这个节日停止劳动,并且在路边**以庆祝这个日子,因为他们相信酒神节同时也是巴卡斯与他的妻子阿里阿德涅的结婚纪念日。甚至还会有人组成秘密团体,入会的成员在大量美酒、欢快音乐的催化下,尽情的以神的名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