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科技报报道,前不久,中国的互联网上出现了首例同性恋网婚。这种在虚拟世界中追求超现实真实感的另类“婚姻”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议。
搜狐社区第一对同性恋网婚引发争议
2005年10月25日,“西瓜超人123”和“明天偶尔”在搜狐网上社区举行了盛大的同性网络婚礼。
搜狐社区特别发表声明:“社区之所以从众多的同性网婚申请者中,挑选这一对做搜狐第一对同性新人,因为她们是真正的同性恋者。”她们也是中国第一对正式举办网婚的同性恋者。
“明天偶尔”是湖北人,19岁那年,她喜欢上了一个女生,至今已经有5年。24岁的她,在举办网婚前,已经对现实生活感到深深无奈:“我们的爱是真诚的,纯洁的,美丽的,却也是不见天日的。喜欢一个人,我会大声地告诉她,也想大声告诉全世界,可是后者真的很难做到,不是怕社会负面的舆论,不是怕人们异样的眼光,不是怕朋友们转身离开……怕的只是伤害我最亲最爱的父母……”
当她已经认为只能在下辈子“不能再错过我爱的人”,搜狐社区允许同性也可以进行“网婚”了,她马上进行了申请,并且获得通过。但是,这种举动也引发了轩然大波,各种意见纷纷而至,参与、支持、同意、不在乎、反对、鄙视,甚至辱骂……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中国社会现实困境使同性恋者选择网婚
“网婚”大体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网上婚礼”,也就是现实中的真恋人在网上举行婚礼;另外一种是“网上婚姻”,也就是虚拟婚姻,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夫妻的两人,在网上相亲相爱。现在,人们说的网婚通常指后者,而同性恋网婚无疑属于前者。
华夏心理教育中心专家王静萍女士认为,同性恋者选择网络婚姻,其实都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困境:“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的《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标准,只要同性恋没有生理上的缺陷,如假两性畸形等就不再被列为心理障碍。然而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同性恋依然被列为性心理行为障碍。尽管很多大城市的医院已经采取了ICD—10标准,但在广大中小城市还采取CCMD—10。因此,同性恋依然难以摘掉‘变态’的帽子。”
现代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越来越宽容,少数发达国家已经允许同性恋正式结婚,比如在英国,他们可能会举办真正的婚礼,但是,中国由于文化传统的原因,社会整体依然对同性恋持排斥心理,这是一个社会共识。在现实生活中,同性恋者没有结婚的权利,本人被社会歧视、排斥,自尊心受到挫折。这迫使他们把眼光转向一个更为宽容的地方———网络。
王静萍女士认为:“同性恋网婚,也是人性的一种延伸。人的个体性本能自由自在地释放,是人性最本质的东西之一。同性恋者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性本能不能自由释放,必然会感到压抑,想要得到释放和解脱,网络给了他们一个安全平等的交流机会。”因此,对同性恋网婚没必要大惊小怪。
用网络上“正式结婚”增强现实生活中的归属感
“明天偶尔”和“西瓜超人123”的网婚现场十分火暴:大红的喜字,火热的玫瑰,烫金的结婚证书,还有2000多个帖子,无数的祝福和“礼物”,尽管来自虚拟的网友,但对她们来说,却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快乐。
王静萍说:“同性恋者也想受到尊重,也想让自己的生活有真实感。虚拟婚礼把现实生活中结婚的场景、过程和行为搬到了虚拟空间。他们可以跟异性恋者一样发喜帖、办婚宴、闹洞房,他们有家,有结婚证,可以装修房子。同性恋者通过这个活动,使真实感在网上得到了实现,自尊得到了认可。”
不仅仅是这样,同性恋者需要一种方式来保证两者间的关系:“同性恋也是恋爱,自然会想与对方建立更加确定的关系,那就是登记结婚,这跟异性恋完全一样。同性恋者通过‘网婚’形式提醒对方:你要负起相应的责任,因为我们已经是‘合法配偶’了———用这样的形式,来加强性伴侣之间的归属感,彼此可以感受到把双方联系在一起。”同性恋网婚者尽管蔑视虚拟的感情,却不能不依靠虚拟社会中的虚拟契约,给自己带来真实感,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的心理。离开了虚拟空间的保护,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依然存在,不知道“明天偶尔”有没有勇气对父母说,我在网上已经嫁给了另一个女生?
> 查看2012亚洲成人博览_澳门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