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终岁尾,打着“健康”旗号大搞推销的现象越来越多。12月16日,记者从食药监、卫生监督等部门了解到,入冬以来尤其是近期,针对这类保健品的投诉明显增多。
啥“字号”都有 全说有“疗效”
“能进超市、药店、商场销售的保健食品,一般来说,假货很少,但不少百姓投诉一些保健品存在夸大宣传的情况。”记者在卫生监督部门采访时了解到,年末是保健品销售的黄金季节,于是众品牌在宣传上各显其能,“把保健品说得和药品一样”。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或疑难杂症均“有显著疗效”,而国家有关法规明确规定,在宣传上,任何保健品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禁止宣传疗效。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处有关人员说,在监管过程中,他们发现不少被吹得“有神奇疗效的药品”包装上是“食准字××号”,甚至有些还是“消”字号产品,也就是说它们压根儿就是保健食品或者是消毒卫生用品,不是药品,没有药品疗效。
“大忽悠”登场老年人易上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法分子采取的“忽悠”方式五花八门。假借办健康知识讲座之名,推销“药品”为实的方式,其地点从过去常见的饭店、宾馆、剧场,延伸到社区、乡村。不少厂商组织所谓专家团开展义诊、免费检测、免费抽奖、赠送,实际上是为了引诱老年人购买产品。
面对大呼上当的消费者,监管部门提醒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在购买药品、保健食品时,不要贪图所谓的“便宜”,一定要注意辨明产品真伪、性质,才能买到真正有疗效的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