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间放在艾滋病宣传日,贵阳学院发放“避孕五件套”或许会平静很多。军训期间,贵阳学院邀请计生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生殖保健知识讲座,补补大学新生性知识方面的不足,为大学生性知识宣传开辟了“第二战场”,真是一番良苦用心。可是因为发放“避孕五件套”,还是引起不小的争议,荒唐之说、借鉴推广之言皆有。
当然,争议并不是什么坏事,毕竟有一个可以讨论、呈现观点的平台,总比藏着掖着、等到事态严重化好。必须承认,在学校性教育上,我们确实需要补课。中学生背负高考压力,在性教育上大多避而谈之,一方面是因为学校不重视,老师不教,或者说是敷衍了事;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学生在理想大学的憧憬下“忍痛割爱”,只能私底下谈论或借助网络“大学”(大概学学)一下,对性知识的了解往往都是片面、肤浅的。
当性知识存在“缺陷”的中学生,角色转变为大学生后,很多行为就显得不那么的理性,而这样的“后果”是相当可怕的,如贵阳学院教务处处长所言:“许多大学生在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情况下偷吃禁果,最后到医院做流产,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因而,性知识教育不能成为大学生课程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更应是一门“必修课”,甚至是大学生性教育从开学抓起也不为过,这并不是倡导大学生性开放,而是这门课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要将其摆在突出的教学位置。当然,性教育课程的设置,要十分注意文字图片的使用,而且性教育课程的频度和重视程度也要有科学考量。
贵阳学院发放“避孕五件套”的做法就显得有些不科学,因为这种做法是将所有的把新生当做需要“拯救”的对象,毕竟对大多数新生来说,这些避孕器具并不能“物尽其用”,从这个角度而言,确有鼓励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嫌疑”,不妨换种方式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比如在校园设置自动装置,让有“需求”的大学生取其需。
将“大学生”与“性”话题放到一起,在猎奇性的神奇催化下,往往容易发生传播“化学反应”,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这乃是媒体、网站捞取点击率屡试不爽的“法宝”。在大学生的性问题上宜疏不宜堵,这是社会的共识。对此,媒体方面需要加强正面的积极引导,而不是制造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