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佳节之际,我们来为用得上安全套的群体科普一下,安全套是怎么进入中国的。虽然可能只有暂时用不上它的群体也能了解了解……
在套套进入中国之前,中国人传统的避孕法有水银化合物、砒霜、麝香、柿子蒂。当然,最有效的还是割掉。
1866年,铁岭人张德彝出游欧美,写了一本《航海述奇》,成为第一个描述套套的中国人:“闻英法国有售肾衣者,不知何物所造。据云:宿妓时将是物冠于龙阳之首,以免染疾。”
清朝东北银“张德彝”把安全套描述为:肾衣
身为一名读书人,张对套套是批判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不如赤身之快也”,二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符合传统道德。
随着中外交流,到20世纪初,安全套就可以在中国的西药房、洋货店买到,还曾被当做色情用品查禁。不过,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把它当做科学避孕手段了。
这时怎么翻译condom就成了问题。保险套、肾衣、橡皮套,最有中国特色的叫“风流如意袋”,雅俗共赏,最受民国群众喜爱。如今大家喜闻乐见的杜蕾斯,那时候叫“投耐克”。
现在的“杜蕾斯” 最早竟然翻译成:“投耐克”
由于生产避孕套需要天然橡胶,而当时中国的橡胶产量很低,质量也只能做胶鞋和轮胎,套套基本靠进口。
抗战胜利,大量套套作为美国的剩余物资输入,推动了它在中国的普及。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人的房事不能让外国势力垄断,于是国家建立了7个橡胶乳胶厂生产安全套,产量从1952年的18万只增长到80年代中期的近10亿只,极大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80年代中期国产安全套大约10亿只
起初国产避孕套质量堪忧,太厚太脆,一用即破,后来改善了制造工艺。人民日报在1957年刊登文章说,国产品牌的“伸长率和扯断力都优于进口品”。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当年的套套也是独立自主的标志。以及为了节约,真的是洗洗再用的。(这样做绝对的不卫生)
传闻:早期提倡安全套清洁后多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