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拉·沃爾特斯曾是NBC晨間節目《今日》的第一位女性聯合主持人
今天是5月16日,這是美國著名新聞人芭芭拉茠爾特斯最後一次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在ABC訪談節目《觀點》(The View)的鏡頭裡。此後,她將正式結束在電視界長達53年的職業生涯。
她采訪過的名人不計其數,包括了自尼克松以來的所有美國總統和第一夫人、名流商賈、王公貴族,臭名昭著的獨裁者、風口浪尖上的丑聞主角和窮凶極惡的罪犯。這些人的名字連起來,幾乎等於半個世紀以來的世界史。
1972年,她作為NBC采訪組成員,親歷並全程報道了尼克松總統對中國的歷史性訪問。她是這個訪華團中的唯一的電視女記者。
在她漫長的電視職業生涯中,個人自覺和社會運動作為兩股重要力量相互交織羈絆,推動著她迅速完成了一位職業女性的自我認知。而她作為職業女性所面臨的重重困境,直到今天依然困擾著很多人。
1977年,芭芭拉近距離采訪卡斯特羅,卡斯特羅在采訪後送給她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我一輩子都沒遇過這麼難對付的采訪
夜總會裡的少女時代
1961年,30歲的芭芭拉茠爾特斯還只是NBC晨間節目《今日》的撰稿人,偶爾在節目中露一下臉。誰也不會想到她會在電視圈呆上50多年,並且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新聞主播。
此時的芭芭拉正被生活顯露出的巨大陰影深深俘虜著:她剛剛結束了一段不疼不癢的婚姻,父親生意慘敗,隨時面臨著司法指控。跟她年紀差不多的女性,大都追隨主流,組建起了幸福光鮮的中產階級家庭。而芭芭拉必須走出家門——工作是讓她獲得安全感的唯一出路。
芭芭拉是俄羅斯猶太移民的後裔,她的祖先經歷顛沛流離到達新大陸時,臉上仍然蒙著漂浮在大西洋上的霧氣,對新生活的期待便在這種極度不安的情緒中展開了。而芭芭拉,似乎天生繼承了這種情緒,一生都被命運的焦慮不安不停地驅趕著。這是她的父親盧茠爾特斯留給她的終生"遺產"。
年輕時期的芭芭拉為NBC的分支WNBT做節目撰稿人
盧茠爾特斯,天生的冒險家、紐約最負盛名的娛樂經紀人,他所創辦的夜總會"拉丁左岸"象征著美國三四十年代最聲色犬馬的生活。2006年為了紀念"拉丁左岸"為紐約做出的貢獻,時任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將夜總會舊址門前的街道改名為"盧茠爾特斯大街"。
盡管擁有一個如此光彩照人的父親,童年時期的芭芭拉卻非常不幸福,從佛羅裡達到邁阿密再到紐約,沃爾特斯一家一直處於不斷的遷移中。
"我們家就是這樣:父親是一個賭徒,也是一個夢想家;母親是個現實的人,在父親眼中她是個悲觀主義者。我呢,整天沒完沒了地操心。"她半開玩笑地說。
芭芭拉的少女時代幾乎是在"拉丁左岸"盛大奢靡的歌舞節目中度過的。她在若乾年後談起"拉丁左岸"的往事時說:"我知道,對於大多數名人來說,童年是他們心中最深切最令人動容的回憶,往往影響了他們未來的選擇,對我來說也是一樣。我懂得了何時該靜靜聆聽,我也知道怎樣能引出眼淚。"
父親起起落落的事業、母親強烈的焦慮感和輕微智障的姐姐填滿了芭芭拉的整個青少年時期,顯而易見,她的不快樂持續了很久。即使在成年以後,芭芭拉對父親和整個家庭始終充滿著矛盾復雜的感情。生活的極度不安定,使得芭芭拉永遠都在尋找著"安全感"。正是這種對"安全感"的強烈渴望,奇異地促使她能夠直面來自事業上的任何挑戰。
芭芭拉的父母和姐姐
性別歧視陰影下的"今日女郎"
上世紀60年代是一個古怪且躁動的時代,從歐洲湧現出來的各種自由主義哲學思潮控制著"二戰"後的思想界,"麥卡錫主義"和種族歧視卻又時刻提醒著政治和人權上的尖銳對立,豐裕的物質生活掩蓋不了美國社會的暗流湧動。
政府和輿論都努力號召婦女留在家庭裡,受過良好教育的女人成了富裕階級的裝飾品,女性在薪酬、繼承權和就業等方面幾乎處處碰壁。貝蒂弗裡丹在她出版於1963年的著作《女性的奧秘》裡寫道:這是美國的婦女在20世紀中葉所經受的一種奇怪躁動;一種不滿足感;一種渴求。
第二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民權法案》,禁止在工作崗位上存在性別和種族歧視。
同樣是1964年,肯尼迪遇刺,電視第一次超越紙媒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芭芭拉成為了NBC的"今日女郎"。她在回憶錄中說:今日女郎們只能做跟女性相關的節目,還有天氣預報。在節目裡她們和其他演員一起做點即興表演,而且看上去要光彩奪目,但僅此而已,我稱她們是"端茶倒水的"。雖然窗外的女權主義運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這絲毫沒有改變女性的工作壞境。
1970年夏,紐約爆發了一次規模巨大的婦女示威游行,這場"求平等婦女大罷工"的隊伍沿著第五大道一路向前,五萬名女性加入。芭芭拉向電視臺高層建議對這次事件進行特別報道,得到的回復是"不夠有吸引力"。媒體對女性權利的漠視在當時可見一斑。
1971年,芭芭拉和弗蘭克·麥吉(右)主持NBC的《今天》
NBC《今日》當時的當家主持人已經從休唐斯變成了弗蘭克麥吉,很顯然麥吉十分不喜歡坐在自己身邊的是一位女性。
"在鏡頭前,麥吉顯得輕松自然,節目中閑話家常的時候,他也會給我一個不太自然的微笑,觀眾察覺不出任何異狀。但是離開鏡頭,他就會變得冷漠粗魯,盡可能地不跟我呆在一塊。"芭芭拉如此描述她和麥吉的合作關系。
這樣的狀況不久便蔓延到了演播室裡,芭芭拉被限制參與重要新聞人物的訪談,甚至在采訪中必須等到麥吉問過三個問題後,纔能開始提問。換句話說,芭芭拉,一位女性,對節目沒有任何控制權。
很多年後,芭芭拉回憶這段經歷時表示:"盡管婦女運動的聲勢日漸浩大,但是男人的工資總是比女人高。對此,我並沒有感到驚訝或者氣憤,我只是覺得沒有安全感,覺得自己可能隨時被換掉。"
但芭芭拉很快就在麥吉完全控制的演播廳之外找到了自己的天地。"我知道不到第四個問題我就不能出聲,並且我無權選擇請誰進演播室,但沒人說我不能在演播室以外做我自己的重要采訪。"就是這個時期,芭芭拉被封為"愛出風頭的野心家"。也正因此,她拿到了許多獨家采訪,作為唯一的女性電視記者跟隨尼克松訪華,且逐漸成為了NBC的收視保障。
1972年,芭芭拉隨同尼克松訪華,她是訪問團中的唯一女性電視記者
ABC的"百萬寶貝"
1973年,隨著芭芭拉名氣漸響,她開始利用手中的主動權為自己爭取進一步的權益,在與NBC簽訂的合同上,她的經紀人加入了這樣一條內容:無論自願或非自願,只要弗蘭克離開節目,無論繼任者是誰,芭芭拉都將成為聯合主持人。
有趣的是,高層們誰都沒有提出過反對,因為他們從來沒想過剛剛51歲的弗蘭克會在一年之內身患癌癥,突然死去。
1974年,在進入NBC工作後的13年後,芭芭拉茠爾特斯正式成為了《今日》的聯合主持人。在之後的數年中,芭芭拉將《今日》打造成了NBC最賺錢的日間節目,虛虛實實的名譽紛沓而來。ABC也在此時向她拋出了橄欖枝。
而芭芭拉正在和NBC高層進行著一場艱難的續約談判,他們不同意芭芭拉將三年合約延長到五年,並對她要求在節目的訪談和特寫部分擁有一些掌控權表示出極大的不滿。
另一邊,ABC開出的條件非常誘人:延長新聞播報的時間、百萬年薪、在黃金時間做深度報道,甚至還許諾讓她真正的成為第一位女性新聞主播,不再只是節目或者男性主持人的附屬物。
美國總統奧巴馬接受《觀點》采訪
事實上,芭芭拉一開始並未考慮過ABC的請求,但是NBC高層對她的強硬和漠視,令芭芭拉對NBC的忠誠開始出現動搖。這場拉鋸戰最終以十分難堪的局面收場,在她決定轉投ABC之後,NBC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對芭芭拉進行了百般難以想象的攻擊和誣陷。
輿論對職業女性的這種公開羞辱,在如今的美國根本無法想象。一家報紙甚至把芭芭拉比做舞蹈團的舞女,"一個舞娘想播報新聞,還想讓人接認真看待她。"直到今天,芭芭拉都不能對這段灰暗的回憶釋懷。
某種程度上,芭芭拉還是勝利了,她用長達50多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在電視新聞界不可動搖的地位。之後的故事大家或已耳熟能詳:她在ABC開創的節目《特別訪問》、《20/20》、純女性訪談節目《觀點》已經成為了美國電視節目中的收視常青樹。
如今,成為芭芭拉茠爾特斯是很多剛剛踏入電視圈的年輕人的理想,但芭芭拉通常會提醒他們:"那你可得不管好壞,照單全收。"這並不是一句玩笑話,她經歷了四次失敗的婚姻,不能懷孕,無法平衡家庭和事業,甚至沒能照顧年邁的父母。這就是她付出的代價,但這也是她做出的抉擇。
1919年,女性們獲得了選舉權;1964年,她們通過自己的抗爭得到了平等工作的權利;現在的女性,無論進入工作還是家庭,都能夠依靠自己的判斷做出獨立的選擇,而芭芭拉也終於可以不再擔心未來。
她在退休聲明中說:"我不想再出現在另一檔節目或攀登另一座高山。我想改而坐在陽光下的田野中,欣賞那些將要接替我的有天賦的女人——好吧,也可能是男人。"
芭芭拉·沃爾特斯共獲得了五次艾美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