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人民日报回应用屌丝等词:没人规定党报语言

2012/11/11 19:40:48来源:中青在线
内容摘要:作为党报,《人民日报》给读者的印象一直是认真、严肃,但继前几年的“给力”之后,最近,“屌丝”、“元芳”也登上了《人民日报》。主流媒体使用网络流行语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对此表示肯定。

 

屌丝登上人民日报 

    11月3日,《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刊发《激发中国前行的最大力量》一文,文中写道:“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

    11月5日,《人民日报》刊载文章《“回应”: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一文,文章开头就写道:“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体”来源于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台词,现已成为网络上公众表达诉求和质疑的经典句式。

    时评人韩哲认为,“屌丝”、“元芳”等词语被官方话语系统所接纳,会让网民感到亲切,放下身段这一动作本身就能够引发共鸣和强化说服力。

    在一些语言研究者的眼中,不管是《人民日报》以前用“给力”,还是最近用“屌丝”、“元芳体”,都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汉字最近有点烦》作者一清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流媒体使用或引用这些词语,主要是表现对网络的亲近。当然,权威媒体要规范、严谨,应该向受众传达主流正向的东西。

    《人民日报》使用网络流行语,并不是最近才有。早在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就刊出了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题的头版头条新闻,其中“给力”一词也是当时的网络热词。

    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黄集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屌丝’这个词没什么不雅观的,如果它不雅观,那‘厕所’更不雅观。‘屌丝’比传统的词语更能准确描述它所指的现象,其他词语难以替代。并且,人们使用它的时间长,使用人群大,媒体引用它理所当然。”

    在百度百科中,“屌丝”的解释是:“中国大陆地区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讽刺用语,开始通常用作称呼‘穷、丑、矮、挫、撸、呆、胖’那些与‘高富帅’相对的男生。”

    《人民日报》总编室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没有注意到“屌丝”、“元芳”在哪个版面,是谁写的,都属于很正常的报道,他们没有特别关注。

    黄集伟认为,人们对《人民日报》使用“屌丝”、“元芳体”如此吃惊,是因为人们已经对《人民日报》形成了固有的“印象属性”,如严谨、权威等。同时,由于媒质差别,书面媒体对新兴语言现象的反应要迟于网络媒体。这些情况导致人们对《人民日报》使用新词语感到吃惊。

    黄集伟说:“没人规定党报可以用什么语言,不可以用什么语言。”《人民日报》用“给力”是在头版头条;用“元芳体”是在一文篇首,以引出“政府需回应公民”的论题;用“屌丝”是在一文的第三段,和“分配焦虑”、“拼爹时代”等词组并排使用以描述当今社会现象。“这些都很正常,媒体和受众不必大惊小怪。”

 

相关报道:

 

热词“屌丝”首登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

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出现“屌丝”关键词

  11月3日一向以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在见报文章中,首次使用了在互联网上走红的"屌丝"一词,并用"屌丝心态"来形容当下社会中的一种集体心态,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出现"屌丝"一词的文章,原题为《激发中国前行的最大力量》,全文共800余字,刊登在11月3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特刊的"畅怀"栏目中。在文章的第三段中,作者陈琨写道,"回望10年历程,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之深、利益格局调整之大、遭遇的外部环境之复杂,实属罕见。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

  眼尖的网友很快注意到"屌丝"一词。仅网友"报纸观察"发布的版面截图微博,昨日便迎来超过1400条转发。网友"王永"认为,"屌丝原指‘穷矮搓’、‘有理想无追求’的群体,本是戏谑说法,却引发网民共鸣。《人民日报》的采用说明这一时髦又无奈的名词,真正代表了一种社会心态和社会身份"。

  记者检索发现,近来颇受网友好评、已拥有273万粉丝的《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11月2日的晚安帖当中也首次使用了"屌丝"一词。这条收获1900余次转发的微博写道,"【你好,明天】经济总量、外汇储备、高速高铁,构成发展中国;分配焦虑、环境恐慌、屌丝心态,映射转型中国……"

  实际上,这已不是《人民日报》首次使用网络热词引发关注。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打出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网友颇为意外。当时仅在微博,这一消息即被转发了数千次,评论近千条。有网友表示,《人民日报》头版采用网络新词是顺应网络潮流、亲近网民的表现。

  《人民日报》总编室方面当时的回应则非常简单,称"这就是我们做的—个标题而已"。

人民日报原文:

  如一列疾驰的动车驶进新世纪的隧道,国内外诸多观察家曾预言,中国将走在"关键路口",面临比经济转型更具挑战的社会转型。

  时间证明了这一点。时间也交出了答卷。时间更呈现了思考。

  回望10年历程,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之深、利益格局调整之大、遭遇的外部环境之复杂,实属罕见。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人民群众不仅要福利的拓展,也要公平的过程;不仅要权利的保障,也要权力的透明。满足"需求",回应"要求",不仅关系到发展能否实现"正义增长",关系到13亿人的政治信任,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前途。

  人,是发展的全部意义所在,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用?人,也是决定发展的最大变量,人心齐,泰山移。这些普通的常识,在这一个10年里,被升华成一种实实在在的治国理念和政党实践,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目标,变成社会建设的鼎力推进。发展是为了人民,因此,需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因此,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让政府职能的转变促成社会的蓬勃发育,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中凝聚共识,让"人"这一变量转化为社会的正能量、改革的增量。

  转型的中国亟须这种增量。北京"7·21"暴雨中的爱心车队、汶川地震时的千万志愿者、"免费午餐"背后的微公益行动,已经展示出极大的公民能量。围观、转发、维权甚至积极的网络反腐行动,显现了在阳光政府、透明政府、责任政府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尊重民意、民心,用好民智、民力,从不同的方向,合力推动着"中国号"列车在现代化的轨道上,奔驰得又好又快。

  有人评价,这一个10年,最动人的执政者声音,就是"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生活更有尊严";最励志的公民声音,就是"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把执政者宣言化为更真实的民生幸福,让13亿人的社会活力涌动迸发,那个更加美好的中国,就在我们共同"站立"处。

 

新潮词“屌丝、元芳”登上人民日报

  屌丝登上《人民日报》,刊登在该报2012年11月3日第五版十八大特刊。出现句子是“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

  屌丝,这个在逼仄社会环境下的群体分裂的代名词,赋予了太多的社会内涵和背后隐情。与高富帅相比,它没有高雅的附庸,不能引起舆论的焦点。屌丝,只不是茶余饭后调侃的对象,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可以说,屌丝心态是一种不被认可的情绪,主流意识为框架的媒体多对它选择了盲目。但是尽管没有主流的宣传,现实的藩篱,以高富帅和屌丝为代表的群体分裂早已成为共识。

  此次《人民日报》能将屌丝作为其文本,显示了其大媒体的包容、公正、开放的精神气质。这对于一个党报来说,实属不易。因为我国的党报主要是以规范性的字词文本为依据,对于网络名词基本不感冒。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是需要勇气的,这种做法不仅会提高《人民日报》的威信,进而赢得舆论的支持,也是对于民众心态的释怀,媒介使用权应该是每一个群体的应所享有的。可以肯定的是,《人民日报》报道方式角度改进了。至于从中看出其它的含义,只不是猜测罢了。

  诸如从这一刊登看到更深层次,喻之为迹象逆袭,颠覆的前兆之类,那也未免太过了。也不过是想象力的抛锚,自娱自乐罢了。想来,在现实的困扰下,人往往在任何蛛丝马迹中漫无边际想象。而且基于群体屌丝的心态,难免会在党报中与之相关的措辞中寻找慰藉。而压抑许久的心态,也需要这样的幻想。但是现实总归是现实,拔高的虚幻,到头来终会想象塌陷,使自己陷入又一轮愤懑怪圈。

  自醉自梦后,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明天复明天,屌丝依然屌丝。屌丝上《人民日报》不要想太多,没有那么多文字游戏。活在当下,摆正心态,还是踏踏实实生活工作。

 

编辑推荐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不表明manbetx官网手机登陆同意其观点。
近期成人展会
最新资讯 更多
查看更多资讯 >>

下一篇
组图:奥地利建最大妓院,可容纳千名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