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组图:近期外国人猥亵斗殴等事件频发

2012/5/20 6:14:48来源:人民网
内容摘要:最近,有关老外的社会新闻频发,如老外猥亵中国女子事件、老外动车上翘脚并辱骂女乘客事件、疑似韩国人KFC打中国女子事件等,这些事件在微博、传统媒体上引起热议,其新闻预热既与今年早些时候的系列老外正面事件有关,也与近期快速升温的中国周边外交事态有关。

 

点击查看视频:英籍男子猥亵中国女子被路人围殴

   一、近期外国人舆情事件统计

   通过统计3月到5月的与外国人相关事件,主要包括以下:

表1 3月—5月外国人相关舆情事件

事件名称

爆发时间

爆发源

爆发内容形式

马布里率领北京金隅夺CBA首冠

2012年3月30日晚

体育在线

图片、文字、视频

三老外配合 “顺走”小酒馆雕塑

2012年4月8日

天府早报

图片、文字、视频

老外一人饰12角搞笑视频走红

2012年4月27日

新浪微博

视频

老外阻止小偷行窃遭群殴

2012年5月4日晚8时

东莞时间网

文字、图片

英籍男子猥亵中国女子被路人围殴

2012年5月8日23时

新浪微博

视频

美国小伙陪乞讨老奶奶吃薯条

2012年5月10日

新华网

图片

疑似韩国男子肯德基殴打中国女子

2012年5月16日晚

新浪微博

视频

老外火车上用中文调戏辱骂女乘客

2012年5月17日

凤凰网

视频

在义乌市场欠下上千万元货款 叙利亚老外不见了

2012年5月17日晚

钱江晚报

文字

上海一韩籍服饰店主被捅死 2012年5月18日 新民晚报 文字

数据来源:通过网络资料整理

点击查看视频:疑似韩国男子肯德基殴打中国女子


   外国人事件从第二季度开始,成为舆论场中的热点话题之一,且正面性和负面性事件数量均衡,交错发生。到5月,外国人的负面事件增多,爆发频率高,间隔时间短,部分事件甚至只有一天之隔。从以上事件的爆发源看,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均发挥了重要的传播挖掘作用。其中由微博爆发的具有视频信息的博文有较高的传播力和舆论激荡作用,如英国男子猥亵中国女子事件。同时,在9件事件中有6件外国人事件具有视频信息,这对事件的传播力、影响力、网民情绪的激发具有重要的推动效果。

点击查看视频:英籍男子猥亵中国女子被路人围殴

   二、历年“外国人”“老外”词频分析

   “外国人”“老外”是种特殊的称谓,也是在某些事件和领域较为敏感的词汇,与外国人相关的事件,容易涉及到外交、政府、民族等更加敏感的领域。通过软件抓取分析,从2001年开始,“外国人”“老外”在我国新闻中的词频出现猛增的趋势,2011年达到了顶峰,外国人在我国的社会、政治、舆论、新闻等方面参与度提高,国人对外国人在我国角色的扮演已经出现较敏感的分析和关注。

   “外国人”“老外”新闻词出现频度按年统计:

  

  

   三、网民心态分析

   1. 宏观政治决策的边缘,微观道义围观的主流

   经过今年复杂、多变的系列事件冲击之后,微博舆论场已渐入疲倦期。对国内话题的新鲜感和批判意识,缺乏持续强烈的围观动力。而近期黄岩岛等涉外问题显化,舆论场热度迅速提高。网络大众处于政治决策的边缘,内心的情绪没有具体场所宣泄,意愿与现实的差距激化了网络表达欲望。这将引起微观道义的围观,由抽象转向具体,成为言论批判和评论转发的主流。

   2. 感动与愤慨交叉,激赏与批判并存

   外国人言行非常容易成为国人激赏或批判的对象。从外籍男子在南京麦当劳外和乞讨老人分吃薯条看,它引起国人的感动和对自身爱心的呼唤,这种洋雷锋行为和国内献爱心,做公益的民众愿望相互呼应。而宣武门外英籍男子猥亵中国女子的行为,却对大众认知的西方发达国家男性形象产生了较大的杀伤力,愤慨情绪和批判心理成为舆论场中的核心要素。

  3. 恶劣事件挑战国民心理底线

   分析最近三起外国人对中国女子的不良行为事件,与一般事件的差异在于,都具有真实视频的现场呈现,时间、地点、人物和过程,具有较高的能见度,网民不需要事件挖掘、质疑、猜测等情感的发酵,而是直接过渡到责骂与批判的情感高潮。这些负面事件性质恶劣,涉及到对女性的侮辱,容易对国民相对保守的心理底线形成挑战,产生叠加了传统历史记忆的心理创伤。

   4. 围观者的情景性正义

   在这些涉及外国人的舆情事件中,除了有对女性的侮辱,更包含“暴力”“群殴”等关键词。当英国男子猥亵中国女子时,有人见义勇为解救女子,群殴猥亵者;但当俄罗斯人动车上戏弄女乘客时,国人却是冷眼旁观,无人插手;当巴西男子阻止东莞小偷行窃被群殴时,路人也只是冷漠围观,甚至连社区管理员也采取回避躲闪态度。国人基于正义感的行动和对邪恶行为的容忍度,在不同情景呈现出较大差异。这种旁观者效应,是舆情事件中的常态,某些情况下没有行动英雄的群体围观使得个体责任减弱,呈现出群体懦弱和畏于行动的状态,网络平台的道德讨论,并没有完全提升现实世界中正义行为的实施意愿。

   四、舆情事件特征

   1. 新闻热点叠加,舆情顺势蔓延

   这些负面舆情主要发生在北京、广州和成都等地,特别是英国男子猥亵中国女子事件,处于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加之网络发达、现场发布快速、居民维权意识强烈,英国男子的行为在网上瞬时成为舆论焦点。在较短时间内,广州、南京接连发生相关事件,新闻热点呈现链式分布,促使舆情顺势蔓延。

   2. 超国民待遇导致情绪连续波动

   早在今年2月日本人武汉丢自行车事件中,国人就开始热议国内外不同待遇的问题,虽然帮助外国人找回自行车有利于修复因偷窃事件产生的负面形象,但是与国人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得到的待遇形成极大的反差。本次英国男子在宣武门猥亵中国女子事件中,警方存在将“强奸”换成“猥亵”的嫌疑,二者在性质上具有较大差异,引发网民质疑和不满。对老外宽厚,对国人严苛,揭示出我国对国人与外人实行双重标准的现象,这种现象也是导致网民情绪难以平息并多次激活的原因。

   3. 国内舆论场与国外舆论场的情绪对冲

   中国舆论场是单一国家舆论场,较少受到国外英文舆论场的直接影响。在本次英国男子猥亵女子事件中,中英两个舆论场共振使得网友情绪发生对冲。英文媒体对此事做了较多报道,为英国男子的行为做了道歉,体现出舆论理性。国外舆论场的谦和与国内舆论场的愤怒形成情绪对冲,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网民的心理回暖。同时,在英国人的事件处理态度上,给我国网民一种启示,应均衡的看待国人在海外发生的事件,合理处理事件中的双方关系,明晰事实,及时表态,减少无谓争辩。

编辑推荐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不表明manbetx官网手机登陆同意其观点。
近期成人展会
最新资讯 更多
查看更多资讯 >>

下一篇
《心术》剧情太偶像,医务工作者来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