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发现,在药企的展台中,“主角”药品相较往年变化不大,而“敲边鼓”的保健品、健康附加品,却风头正盛——凉茶、维生素、深海鱼油、胶原蛋白胶囊,甚至牙膏、中药洗发水、沐浴露、美白润肤霜……药品企业纷纷将视线投向药品之外的“大健康”消费类非药品产品,成为本届药交会的一个鲜明特色。
药品便宜,非药昂贵多家药厂“不务正业”
昨日展会上,记者随手拿到华北制药的产品目录中,这家老牌的抗生素生产基地,不仅生产多达25种保健品,还有一个高端系列的化妆品。
记者观察发现,这个目录中,诸如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经典常用药,标注的零售价格从0.55元-64元不等。
反观该厂生产的非药产品,零售价格显示,番茄红素520元、大豆异黄酮420元,抗皱美白精华液1580元,营养眼霜358元……品种多得令人惊讶。
另外,贵州百灵、康美药业等知名企业,都在展位的显著位置摆放了复合维生素、人参提取片、蜂胶、阿胶糖、大豆卵磷脂胶原蛋白等保健品,诚征各级代理商。
记者在“武汉健民药业”的展台前,还看到婴儿沐浴露、护肤乳、润肤油、护臀霜等婴童日化用品。
多家拥有知名经典老药的厂家,开始在保健品、家庭医疗用品、化妆品、母婴用品、生殖健康用品、名贵药材等超出药品的领域开发新产品,似乎成为药品行业不约而同的新方向。
一药企转向加工土特产据称是政策副作用所致
采访中,来自乌鲁木齐一家药厂的负责人感慨,医药经济其实是政策经济。医药行业应该是受到政策影响最大的行业,每轮“新医改”政策出台,都会造成大量医药企业重新洗牌。
这位负责人举例说明,国家为了挤出药价水分,对部分药品实行最高限价,此举不仅没有让药品价格降低,反而让一些价格本来不高的药物从市面上消失——厂家不再生产,或者更换包装和品规重新注册,抬高价格后重新入市。“这些政策的‘副作用’,对药品企业而言,都是致命的。”该负责人称,他所在的药厂,做了十几年的抗生素,今年都放弃了药品生产,因为目前原料药和成品药生产企业的利润极为微薄,竞争又异常激烈。
该负责人还透露,从去年开始,该厂主动转向加工土特产,如人参、蜂蜜、蜂胶等药用食品。
众药企为何热衷做非药药品利润摊薄衍生非药产业
记者昨日在广药集团的招商目录中看到,除“乌鸡白凤丸”这样的传统药品外,“王老吉”凉茶的位置最为显著。湖北午时药业的食字号“金银花露”,摆放了整整两排货架。而纵观市场,云南白药牙膏、马应龙眼霜,不知不觉中,这些做经典老药的知名药企早已进军日用品领域。
武汉健民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裴学军分析说,近年来,国内知名药企的主要精力应该来说仍然是在制药领域,但由于国家药品价格调控以及原材料成本增长,国内药企两头承压,业绩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当前药物研发成本与日俱增,研发难度和上市周期在不断扩大。医药行业饱受基本药物制度、招标采购和药品价格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困扰,处方药的竞争日益加剧。生产药品所获得的利润已经几近透明,利润率很低。
而反观保健品、营养品、健康类食品、消费品,都不像药品那样有着非常苛严的审批程序,且生产周期短、成本更加低廉,利润也更丰厚。同时,也因为国家对药企的出品管控更严,消费者普遍认为药企生产的产品安全系数会更高,也推长了知名药企开发出的非药产品的信誉度,延续了其品牌信任度,“尽管这些产品的价格并不便宜,但推向市场反响却很好,得天独厚的优势促使其飞速拓展到健康消费品领域,主动布局抢占市场。”
现场展药不卖药观众很少打酱油
昨日,到汉阳国际博览中心办事的何先生看到正在举办的药交会,想进去凑个热闹,没想到却被拦在门外,工作人员要求他进入“专业观众登录大厅”,填写一份表格后才发放通行证。
而这份表格的选项并未针对普通市民,“您的公司?”“您的职位?”“您负责的区域?”“您感兴趣的领域?处方药、医疗器械、保健品……”
“展台都是医药企业的,来参会的都是药品代理商、销售经理、采购经理等,都是来寻找货源、发掘销售渠道的,普通人是不会来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因此,他们设置的“入场证”登录表格都是针对“专业观众”。两天来,以个人身份来药交会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但填写了联系方式后一样可以进去看“热闹”。
何先生进去后,发现展厅内最漂亮、最大的展台都是国内大名鼎鼎的药品企业,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集团、远大医药集团、广药集团等,每家药厂的展台前都展示着各种药品,拿起来一看,却只是包装盒,里面并没有药。
对此,厂家解释:“药交会现场并不卖药,只是药品生产厂家和流通企业各自寻找合作伙伴的平台,因此可以说是一场信息交流会,而不是实物交易会。”
生产商经销商的Party 医院没兴趣参与
药品消费绝大部分是在医院完成的。但规模空前的药交会,竟找不到医院方面的代表。厂家生产了哪些药?哪些药又好又便宜?难道医院不需要掌握这些信息吗?
对于记者的这些疑问,武汉健民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裴学军道出个中原因:“在药品销售链上,医院就像是被追求者,药企是追求者。能否进公立医院的采购目录,关乎药企生死存亡。因此,只有厂家和药品代理商去找医院。”
业内人士称,这其中有着被公众诟病的药品流通内幕。药交会上,药企选择有渠道、有能力的代理商,代理商选择利润空间大、用量大的药品,省级代理商和医药代表拿到药厂的某个药品的代理权后,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想办法进入各省的招标目录。药品中标后,并非万事大吉,因为医院可以用,也可以不用。接下来要看药品适合哪个科室用,科室主任同意使用,才能完成药品销售。
业内人士还指出,药品进入医院后,医院还享有药品加价政策,即在进价基础上加价15%卖给患者。诸多利益涌向医院,因此医院根本没有动力去采购便宜的基础药,更不会主动去选择低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