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里说: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太阳照常升起。在中国互联网,这句话应改为:一代人来,一代人不走,太阳照常升起。大佬还是那些大佬,新贵不断涌现,存量与增量并驾齐驱。
从2011年开始,《创业邦》杂志正式推出了“30岁以下创业新贵”这个榜单,它是中国最早关注30岁以下创业群体的榜单,也是东半球最具权威的针对新生代社会力量的年度盘点。每年最终入围的青年创业者来自商业变革的诸多领域(当然,互联网占比较大),既有著名天使、一线VC的推荐,也有初出茅庐者的大胆自荐,但更多,来自我们记者在过去一年的挖掘、发现和报道。
其实每一年做这个榜单时,都有人问我们,“30岁以下创业新贵”到底贵在何处?钱多?用户多?名气大?还有朋友更直截了当地说:在刺刀见红的中国商业江湖里,你们这不是捧杀吗?
不可否认,在过去3年的榜单中,几乎每年都有最先被《创业邦》报道之后而一炮走红的创业者。比如力美广告的舒义。他是第一年“30岁以下创业新贵”的封面人物,在杂志面市一个月之后,便被IDG的投资人邀约并拿到后者的投资,而在此之前,投资圈几乎没人知道力美和舒义;还有一位来自上海的入围者——泽阳科技的张元刚,关于他的新贵报道一出来,我们的记者就接到了来自红杉资本合伙人的电话,希望认识一下张元刚。但当时已经“不缺钱”的张元刚拒绝了对方的投资意向(一直到今天,泽阳科技都没有吸引外部投资,据说他们都快要冲击创业板了!)
作为媒体,我们始终相信:是金子总要发光,不是金子你就是天天给他做封面也没用!在这个生活、工作正在被社交媒体全面接管的社会里,无论捧杀还是棒杀都显得越来越苍白,因为只要你能足够真实地展现自我、展现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并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总会有人接受你。
那么,“30岁以下创业新贵”的价值在哪里?先讲一个故事。不久前刚刚带领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的博雅互动创始人张伟,2008年的时候还是一个已经创业8年、仍在苦苦挣扎的屌丝创业者。当时谁会想到这个“屌丝”几年以后会是上市新贵?
张伟找到了周鸿祎,老周当时已是连续创业者,有钱、有经验;老周又拉来当时已摆脱屌丝身份的戴志康,共同投资了张伟;而后戴志康又找来了投资自己的沈南鹏,让红杉成为了张伟的唯一机构投资人。而沈南鹏也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说白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创业者投资创业者的案例。从生意的角度,你可以看作他们联手完成了一次生意的闭环;但从中国创业生态的角度看,这是一个让机会繁殖机会、让老土豪制造新土豪的开源过程。
什么是新贵?在我们看来,新贵就是链接土豪和屌丝的节点:土豪是新贵的“贵人”,可能是投资人,也可能是新贵之前的平台和老板;屌丝就是新贵此时此刻的状态,以及正在跟随TA一起改变这种状态的兄弟们。
换句话说,新贵之所以有实现这种改变的可能,有两个条件。一是外部性,即承袭了来自上一代新贵们的资源、经验或者财富,这种结合让社会资源和机会的流动和重组更自由、更有效;二是内部性,即新贵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还有和TA一起打拼的兄弟,而通过期权等契约模式,使得看似渺小的商业组织具备了权力约定和财富分配的民主化、法治化基础,这显然是对中国传统家族企业的一种颠覆,让更具普世性的社会创新机制得以实现。
过去20年,中国积累了一批又一批创业新贵,尽管有人成了巨头和霸主,但他们的存在意义要远远大于他们的统治意义,即使往最坏处想,他们也是新一拨创业新贵的“兵工厂”——潘多拉的盒子一旦被打开,就没人能关得上。
与其说我们选的是商业世界里的新贵,不如说是社会变革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