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公布的一项报告指出,目前印度拥有570万艾滋病患者,超过南非的550万,成为全球艾滋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印度政府被指预防不力
这项联合国报告每两年发表一次。与2003年相比,印度的患者大约增加了40万。
联合国报告认为,印度艾滋病患者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没能采取有力措施阻止感染率的上升。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数据,2005年,印度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增加了3倍,所有需要得到药物治疗的人群中仅仅有7%的人能够得到药品,仅有1.6%的妇女接受了防止病毒母婴传染的治疗。
但是,印度卫生大臣拉马多斯反驳了联合国报告的说法。他说,“我完全不赞同联合国的报告”,坚持认为印度的患者数目前维持在520万左右。针对就诊率偏低的问题,拉马多斯认为,主要是因为印度的艾滋病防治工程开始得较晚,为患者提供药物的项目始于4年前,而另一涵盖范围更广的项目则起步于2004年。“我们不能一夜之间覆盖到所有患者。”
亚洲面临传播高峰考验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国家协调员雷诺周(JoelRehnstorm)认为,作为人口大国,虽然和南非18.8%的感染率相比,印度仅拥有0.9%的成年人感染率,但是印度人口基数很大,它的艾滋病患者总数让任何专家都不敢掉以轻心。另外,南非乃至整个非洲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人口比例高达20%,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的高峰。
但近年来亚洲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呈急剧上升趋势,特别是南亚地区。这也是印度艾滋病患者人数超越南非的重要原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曾光还提出了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印度的社会现状让中央政府无法做出强有力的防治艾滋病泛滥的措施。印度的地方政府拥有很大的权力,中央政府目前还很难做到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去防治艾滋玻
■相关新闻
联合国承认25%目标难以实现
专家认为到2010年将15-25岁感染者人数减少25%缺乏行动方案
本报讯(记者马晶实习生曾嘉佳)本次联合国发表的有关艾滋病的最新报告中,备受瞩目的一点是,该报告承认,5年前联合国艾滋病特别大会召开时所制定的“到2010年将15-25岁感染者人数减少25%”的目标难以实现。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国家协调员雷诺周坦陈,该目标的制定超出了联合国现有的能力。虽然未来也很难达到该目标,但是在对抗艾滋病方面,“我们需要雄心,我们需要制定更大的目标。一个很小的目标不会带来很多改变。”至于如何实现,“我们需要更多的经济资源,另外,我们还需要把钱财用在更多更好的项目上。”
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曾光认为,联合国2001年提出的目标,仅仅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愿望,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但联合国没有随之提出实现该目标的可行的方案。“(联合国)需要告诉我们,这个目标的制定是根据什么样的统计数据,和过去什么样的成功经验计算出来的。”
■新闻解读
感染趋稳主要归功于知识普及 专家认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缺乏防艾经济能力和社会环境
根据此次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从人类发现艾滋病毒25年来首次出现艾滋病毒感染率稳定下来的趋势。联合国专家认为,这主要应归功于艾滋病知识的普及。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国家协调员雷诺周说:“虽然很难证明,但是人们开始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比如开始有意识地减少性伴侣,开始使用安全套等等。”
但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曾光认为,尽管病毒感染率趋稳,整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曾光介绍说,这种稳定趋势首先出现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政府、社会团体和各种非政府组织为防止艾滋病蔓延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另外,发达国家往往拥有一些比较成熟的社区,社会现存的伦理道德及对艾滋病较为开明的态度,也为患者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治疗环境。往往是文化比较保守的国家,因为不能正视艾滋病传染问题,病毒反而会更容易蔓延。
但是,“毕竟发展中国家占大多数”,尽管个别国家也有一些成功防治艾滋病的个案,发展中国家仍然往往不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来全力防治艾滋玻曾光认为,艾滋病不单纯是生物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府防治艾滋病还需要结合解决诸如贫困、教育、社会犯罪等等各方面问题。
■资料
世界抗艾25年
自1981年6月,美国科学家报告发现第一个艾滋病临床病例以来,全球的抗艾活动已经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1959年,从刚果利奥波尔德维尔一个病人的血样里发现HIV病毒。
●1981年,美国科学家从同性恋者和毒品注射者体内确认第一例非常规免疫系统失败病例。
●1982年,艾滋病得以明确界定,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被认定为艾滋病传播的三种基本模式。
●1983年,法国人卢克-蒙塔戈尼尔分离出淋巴结病关联病毒(LAV),即后来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984年,美国人罗伯特·加罗确定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1987年,乌干达成立非洲第一个抗艾团体———艾滋病支援组织,后来成为世界各国仿效的对象。同年,叠氮胸苷被联合国批准为抗艾首选药物。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1991年,红丝带被确定为国际抗艾标志。
●1994年,科学家提出第一套减少母婴传染的治疗控制措施。
●1996年,抗逆转录酶病毒疗法获得第11届国际艾滋病大会的认可。
●2000年,控制艾滋并肺结核和疟疾的传播被确定为联合国新千年重要发展目标之一。
●2001年,联合国HIV和艾滋病特别会议一致通过《HIV和艾滋病承诺宣言》,宣布艾滋病已成为全球灾难,呼吁各国作出抗艾承诺。
●2002年,全球抗艾滋并肺结核和疟疾基金启动,批准了第一批拨款。
●2005年,联合国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同意采取措施扩大HIV预防、治疗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