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增强疗效,已经成了某些保健食品厂家的惯用伎俩,无异于处方药滥用,极易造成不良反应,甚至损害病人肝、肾功能,严重还可导致死亡。2008年南京市药监局就已公开曝光了136种保健食品添加西药“伪药品”,近期抽检又发现仍有104种“伪药品”,检出比例高达60%。
日前卫生部、国家药监局等联合明令严禁在保健食品中擅自添加西药,并将这一行为列为今年首要打击目标。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增强疗效,已经成了某些保健食品厂家的惯用伎俩,而这些被添加的西药多数属于处方药物,甚至属于违禁药品,极易造成误服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给公众身体健康带来严重隐患。2008年南京市药监局就已公开曝光了136种保健食品添加西药“伪药品”,近期抽检又发现仍有104种“伪药品”,检出比例高达60%。
保健品何以屡“伤人”
保健食品属于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与普通食品一样可以随便且长期服用,不会产生副作用。然而,保健食品使人“受伤”的事例却频频发生:
南京某高校一名姓许的女大学生嫌自己太胖,尝试服用一种“热销”的减肥保健食品,很快就明显感觉开始“苗条”起来,于是按照要求坚持以“巩固疗效”,前段时间许某突然感觉呼吸不畅,食欲低下,精神委靡不振,结果被诊断为急性心肌炎。令她惊异不已的是,从接诊医生口中得知,目前很多减肥保健食品中滥加西药,如果消费者长期服用,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从而引发心脏、肝脏等一系列疾病。
同是南京的一位吴先生,前段时间突然感觉自己“那方面”不行了,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有种“抗疲劳、壮阳、男人首选”保健食品,悄悄邮购了几盒服用。可在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后,吴先生开始觉得腰酸背疼,而且莫名其妙地感觉下腹坠胀,小便也有疼痛感,结果被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医生认为与保健食品擅自加入了壮阳西药有关。
保健食品不保健反伤人,原因何在?南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针对性地抽检南京市场170余种保健食品,发现有104种产品非法添加了西药成分,而且部分产品并未取得保健食品批号或冒用批号,但都大肆宣传疗效。相关人员指出,保健食品批号为“国食健字”,按照我国现行法规规定,保健食品不得添加药物成分,也不得宣传疗效。
一般来说,保健食品只具有增强人的体质,补充人体缺少的各种营养,调节人体各项机能的效果,并不具有任何治疗疾病的功效。但是不少保健食品为了突出功效吸引消费者,随意添加在短期内见效快、但副作用极大的化学药品。这些药品多是需要医生指导服用的处方药,还有部分是已经被禁用的药品。像这样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违禁药品的做法,无异于处方药滥用,不仅所谓“疗效”极具欺骗性,而且极易造成不良反应,甚至损害病人肝、肾功能,严重还可导致死亡。
减肥、降糖、壮阳产品最易“作伪”
南京医药监督管理部门将违法添加西药的保健食品定性为“伪药品”,在此次公布公开披露查处的104种“伪药品”中,有减肥产品17种、降糖产品3种、壮阳产品80种,这3类添加违禁药品较为严重的保健食品,占了“伪药品”的96%。它们究竟添加了什么药物、又有什么危害呢?
其一:壮阳产品多含西地那非。此次抽检发现,80种“伪壮阳药”中有17种检出含他达那非,56种检出西地那非,7种同时检出西地那非和他达拉非。上述两种西药均是万艾可(俗称伟哥)的主要成分,长期服用西地那非,会对身体造成极大损害,严重的会损害肾、肝脏等人体主要器官。经药检所检验发现,威哥王、黑金刚、蚁粒神被检出含西地那非,盛帝V哥保健品被检出含他达拉非,速勃伟哥、G蛋白角燕胶囊、藏欢宝胶囊则被检出同时含有西地那非和他达拉非。
其二:减肥靠西布曲明。此次抽检,共发现16种减肥类产品擅自添加了西布曲明。西布曲明属于食欲抑制剂类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有心血管病和中风史的人更应慎用。“西布曲明”能在较短时间内降低体重,但经常服用会严重危害人的心脑血管。陕西养春堂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纤丽宝牌玉人胶囊”,经药品检验所检验,检出西布曲明成分。广东广济堂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减肥精粮”中也添加了西布曲明成分。
其三:降糖产品加了格列本脲。此次抽检发现,3种降糖产品主要添加了格列本脲。格列本脲属于第二代长效降糖药,降糖效果显著,但副作用很大。患者长期服用格列本脲,很可能引起低血糖症,且可持续较长时间,轻者出现出汗、颤抖、心率加快、焦虑、面色苍白、流口水等症状,重则可能休克。平凉得康延龄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芪参胶囊”保健品,从中检出了格列本脲。这种“芪参胶囊”标价每盒148元,但实际上西药格列本脲相当便宜,100片还不到3块钱。
防“伪”需明确:保健品不是药不能治病
“伪药品”泛滥严重的原因,一方面与管理体制不顺有关,以往保健食品由国家药监局审批,在地方上则由卫生部门监管,导致审批的部门不具体管理,具体管理的部门又缺乏相应手段,保健食品一直处于疏于管理状态。新通过的《食品安全法》理顺了保健食品的监管体制,明确规定从中央到地方,保健食品均由药监部门监管,这方面的管理有望得以加强。
另一方面也在于“伪药品”的制造与流通,具有颇大的迷惑性。目前市场上的非药品类产品种类繁多,常见的就有“健用字”类、“食字”类、“食健字”类、“卫消字”类、“卫妆字”类和医疗器械等,不少生产、销售企业和推销人员诚信意识和质量意识缺失,置消费者身体健康与权益于不顾,通过各种方式虚假宣传误导消费,或以谐音或字型近似等手法模仿药品名称;或在外包装上模仿药品图案、风格,标示药品特有“药”、“纯中药”、“藏药”等字样;或套用药品生产企业名称,如“某医药生物公司”、“某生物科技公司”等;或在功能上做文章,暗示对各种疾病有治疗作用,甚至对疗效作出承诺;或是在媒体上进行大篇幅、连续性的虚假夸大广告宣传,大肆吹嘘治疗神奇功效,甚至以患者、医生、专家、名人的名义做形象广告;或是通过先赠后卖、产品说明会、免费义诊等方式进行促销;或是在零售药店、小型(基层)医疗机构与药品混同销售;或是改变营销渠道,从药店换成一般商场、超市及普通食品店等,规避药监部门管理;或是组织所谓座谈会或健康讲座,在现场促销,而且时间、地点不固定,给查处带来难度。
针对上述情况,南京药监部门正酝酿通过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工商、卫生等成员单位,构建“伪药品”综合整治体系,进一步加大对“伪药品”的抽检和整治力度,力使“伪药品”在南京无立足之地。同时,呼吁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引导公众认识保健食品添加西药成分行为的各种危害性,采取措施严格把关,坚决取缔虚假产品广告。此外,特别提醒广大群众,购买保健品或药品时,切莫轻信推销宣传,切莫轻信“义诊”、“讲座”之类宣传促销活动,切莫将无“国药准字”批准文号的产品误为药品购买或使用。保健品只能改善症状、调节身体机能,不可能有治疗功效,更不能认为保健品对身体有益,就可以随便吃、长期吃,甚至将保健品和西药同时服用。如果这种保健食品中也含有相同西药成分,就会造成超量用药损害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