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违规保健品广告炒作内幕揭穿 源于暴利驱使

2009/5/25 13:35:24来源:慧聪网

 

记者以药商身份走访了一家影视策划公司,这是一个年轻人的团队,专门接拍各种广告。在他们看来,没有“策划不好”的药品。

卖点

流行排血毒,没有疗效也生编

一名“专家”能够在多种医药广告中出现,居然说的还是不同领域的话题,一名观众将“专家”的演员身份曝光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本报2月3日曾以《医药专家一个广告一“变脸”》对此进行报道,与此同时,读者也在质疑这样的广告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昨天傍晚,东五环附近一小区一套两居室内,老杨的影视策划公司内,4名工作人员正在制作视频广告。

记者随身带一张自创药品说明,主治脑血管疾病、降血脂,内含柴胡等9味中药。老杨说:“有这一张纸就够了,药品、厂家资料都不需要。知道药名,有什么成分,主治什么病,就能帮你找出卖点。”老杨说,要想卖得好,要抓患者心理,中药原本是慢性的,你就可以说它快速起效。最近排血毒卖点火,就还可以加上,具有这些功效的原因是所含成分多,所以要把9味改说成24味,还要强调有名贵中药,比如牛黄。

“没有那么多成分和功效,也能那么说?”“广告里说有,药品包装上别写,但要在成分和功效后面加个"等"字,我们就好发挥了。”

演员

“老专家”被曝,改选“留洋博士”

老杨表示,广告策划方案敲定后,他在两小时内写出剧本,然后由投拍者挑选扮演专家的人。“我们的"专家库"有几十个人。”老杨说,这些人长期扮专家,可以侃侃而谈,真专家面对镜头倒可能语塞。老杨随后展示了几张“专家”照片,只见一个中年男子,身着黑色西装,风度翩翩;而另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精神矍铄,站在机场微笑着和外宾交谈。“这些都是演员,挺唬人吧!”老杨话锋一转,“不过最近媒体有报道,曝光了一批"专家",他们这些脸熟得都不能用了。所以我们考虑用年轻演员,30多岁,留洋医学博士那种感觉的。”据老杨透露,所有“专家”都是受过正规表演培训的,根据形象气质、表演水平又分为一线和二线演员。好演员一场下来能挣数千元,一般的可能只有几百元,“专家”们往往在多家影视公司兼职。

模式

三种形式任选,最便宜也得两万

老杨表示,目前,根据不同的产品,主要有炒作视频、电视讲座和电视购物三种形式。制作精良的要十几万元,最低廉的视频广告也要2万元左右。记者表示,希望做一个讲座式广告。老杨说,一般这种广告需要两个主持人一个专家,费用在2万到5万元,如果需要有患者或者场下观众,费用要高一些。

“台词我剧本里都写好了,主持人和专家只要背词就可以了。”老杨介绍说,广告中,可以让一个患者说自己曾有脑血管病,吃完药头不晕了,手脚也轻松了。然后专家来介绍药品作用原理,这时要配放药物驱散血栓的动画视频,视觉冲击会对顾客有很大说服力。

据老杨介绍,这样一部宣传片大约需要十三四天完成。要用三四天找选演员和场地,拍摄只需一天,剩下的时间进行后期制作。广告完成后,在医药视频网站选一个好位置或者在地方电视台播出,吸引代理商和购买者。

法律人士

拍虚假广告也担责

中国广告协会法律服务中心主任李方午表示,视频广告可以艺术夸张,比如饮料有清凉解渴的效果,喝下后四周可以用出现海洋来表现。但涉及产品的功能、效果等实质性内容,绝不允许夸张。一些视频网站和电视台播出的医药广告,没有某种功能,却说了出来,这就有虚假、夸大、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将受到工商部门的处理。饰演专家的演员因为受雇于人,目前对其责任认定还没有明确法律条文,但拍摄广告的影视公司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

制作人自述

拍正规广告养不活自己

老杨其实不老,30多岁,他说,自己毕业于美术专业,曾经想做个艺术家。“我开始做导演时,拍一些正规广告,为央视也做过广告,但一年接一两个活,养不活自己。”

拍摄医药等产品广告后,老杨尝到了甜头。“一年平均做40多个,能赚百十来个(万元)!”老杨说,他现在专职做医药保健品视频广告,他知道这有虚假宣传之嫌,但也是靠卖点子挣钱。一些企业经过炒作,赚得更多。老杨说,他做过的一款降压表,成本只有8元,零售199元,厂家一下赚了几百万元。

现在老杨俨然一个医药行里人,还为记者的“药价”出谋划策:“你如果一盒药成本是几元钱,单卖不如合着卖,比如五小盒凑成一大盒,批发给代理商70块钱,让他卖420块,利润空间大,人家也愿意买。”老杨说,虽然直接卖药挣得更多,但他不会参与。“药品查得严,做这个风险小,没见哪个做广告的被抓了。”

编辑推荐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不表明manbetx官网手机登陆同意其观点。
近期成人展会

相关产品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 更多
查看更多资讯 >>

下一篇
重庆市整治违规计生用品性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