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保健品推销员揭开假义诊内幕:主打孝心牌

2009/6/1 13:49:41来源:慧聪网

 

与假义诊不同,真正的义诊更加注重服务社会,决不会借助这样的活动去营利。

32岁的陈伟看着《山西青年报》记者,双手很不自然地搓动着。

看得出来,陈伟很紧张,他走街串巷卖药3年,后来又卖了两年保健品。今年2月初震惊全国的新疆假药致死两条人命案,让陈伟“很害怕”,媒体记者的采访,更是让他"不知所措"。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陈伟决定向记者透露一些假“义诊”背后的内幕

陈伟透露,他们卖保健品和药,大多数隐藏在“义诊”的旗号后面。由于药品的危险系数比较大,查得比较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卖风险较小、利润很高的保健品。

“其实我们也很清楚,打着义诊的旗号卖保健品和药,是违法的,但是为了生存,有时候不得不这样做。”陈伟说。

义诊的3种情形:

1.公民出于热心、同情、关爱的善良感情,为亲友同事义诊,或为乐于接受者义诊;

2.医学学员、学徒及医学爱好者,为了参与临床实践,主动进行义诊以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

3.有些药品生产厂家或者药品经销商,聘请医师举行义诊活动,以义诊为名,行促销之实;

对于前两种义诊,属于社会医疗正常现象,无可非议,对于第三种义诊,已经失去了真实义诊的意义,只是打着义诊的幌子,干着推销伪劣药品的勾当。

一次假“义诊”的出炉

2009年1月底,新疆假药事件发生前一周,陈伟所在的某保健品公司,对陈伟等3名推销员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每次卖保健品前,都要对我们培训,告诉我们卖保健品的时候要怎么怎么宣传……”

但是,光靠推销员上门卖产品,效果不是很理想。陈伟说,3年前,他拿着几盒保健品到某小区销售,被小区的居民轰了出来,“谁知道你卖的东西有没有问题?”居民的话让陈伟顿时就愣住了。

于是,公司决定改变策略,以“义诊”为名推销保健品。去年,公司聘请了一名稍懂点医学知识的人,然后开始到偏僻的村庄或小区义诊,有时候还大模大样地贴广告,搞讲堂。“而这些实际上都是虚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推销产品。”陈伟说。
今年的1月底,公司的这位“假大夫”穿上早就准备的白大褂,带着听诊器和陈伟等人出发,“这次,我们决定玩点新鲜的,先免费给居民讲座,然后义诊,最后推销产品。”

他们来到某小区,在事先租好的房子里,开始给小区居民免费讲座,居民们听得聚精会神。

讲座结束后,陈伟伴着“假大夫”开始给居民进行免费义诊,“义诊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居民,你有什么什么病,或者是你原来得的病加重了,需要吃药品或保健品。”陈伟说。义诊和推销要同步进行,"要在嘴上下一番工夫,有的人会怀疑自己究竟有没有得病,有的人会嫌保健品价格贵。这个时候要稳住对方,要一点一点地说服他,让他买得心服口服……"

3个小时后,假“义诊”结束,陈伟推销了42盒某保健品,他的另外两名同事也推销了30多盒……拿着“战利品”,陈伟等人匆匆离开这个小区。

诊前培训,小区义诊,推销产品,夸大宣传,卖完就溜……陈伟说,这就是现在假“义诊”的主要步骤。“到过的地方下次绝对不能再来,假义诊的人都比较谨慎,上午早出早归,下午晚出晚归,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陈伟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百姓看出破绽,即使举报,等执法人员赶到现场时,假“义诊”队伍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太原某“义诊”现场

2008年12月下旬,太原某小区,每天清晨,刚过7点,就会有几十位老人站在寒风中排队等待着什么。

“各位叔叔阿姨,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体验,我们义务、免费为您进行体验。体验后,如果您身体存在一些小毛病,就可以参加我们的体验。如果您觉得没有效果,可以一直参加免费体验和治疗,如果您觉得有效果,为了您的健康,请您继续体验。”几个年轻人身穿着套装站在门口,大声地对过往的群众介绍着。旁边立着一个白板,上面写着曾经参与体验的老人的“明显效果”,过往的人大多都会驻足观看。
原来,这是一家声称兼具监测、调节血糖功能的医疗器械公司在这个小区进行免费体验。

再接下来的时间内,体验中心门口排起了长龙,“你体验过之后觉得怎么样?”、“好像没什么效果。”、“哎,那是你体验的次数太少了,最起码要40多次呢。”几位曾经参加过体验的老人在门口谈论着。

因为免费体验的进行,小区门口着实热闹了好多天。但2009年1月中旬,平时习惯了早早等在门口的人突然发现,体验室的门口贴了一张这样的字条:“本体验中心为扩大规模,已搬离此处。”

“啊?这么快就搬走了,我血糖还是偏高。”、“好像有人买了这个东西,也不知道有没有用?”没有购买治疗仪的老人,在闲谈几句后就离开了。

几天后,太原市药监局接到了群众的举报,声称自己受骗,购买了假冒的治疗仪。但所谓的免费体验中心早就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我们近些年查处的案例中,90%的都是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保健治疗仪等,只有10%是药品。"太原市药监局办公室主任朱前翔介绍道。

靠“义诊”赚大钱的人

在保健品市场混熟了,陈伟认识了不少推销保健品的“行家”。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经过锻炼或培训之后能言善辩,单凭自己的一张嘴,就能打开老百姓的钱夹子。

特别是,在义诊的名义下,这些人不断地推销自己的保健品和药品,利润非常丰厚,"比如说他们到某小区义诊,推销某保健品,这种保健品成本价是30元,他们在这个小区,有时候能卖近100盒保健品,每盒就按40元算,仅仅在这一个地方就能挣到1000多元钱。这还不包括提成。"

陈伟认识一位山西临汾的男子。该男子高中毕业后一直没事干,2005年来到太原,成了某公司的保健品销售员。仅仅3年多的时间,这名靠推销保健品吃饭的男子,不仅买了一辆价值10多万元的车,还在太原买了一套20多万元的房子。“要知道,在接触保健品行业之前,他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小子,刚来太原时,租住100块钱的房子,每天只吃两顿饭。”

这名男子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成了陈伟羡慕的“有钱人”。在陈伟看来,靠自己的能力挣钱本身没有错,但是,如果打着“义诊”的旗号推销保健品和药品,这就让“义诊”变了味。

义诊成了假义诊,真正目的是卖药,卖保健品,“说白了,现在的好多义诊,都不是真义诊,目的都是为了推销药品或保健品。”陈伟说。

陈伟说,靠推销保健品挣大钱的人,不在少数,“因为保健品的利润空间很大,只要能卖出去,就能挣大钱。”

假“义诊”背后的假保健品

谈到近几年义诊中,推销药品的情况较少出现的原因,太原市药监局办公室主任朱前翔说:“药品如果出现问题,责任会比较大,像这次的糖脂宁胶囊一样,出了人命。但保健品不一样,有些保健品,宣称可以根治某某疾病,但可能只是一些淀粉之类的东西,既没有疗效也没有副作用,吃不死人,责任不是很大。再加上现在人们对药品是既爱又怕,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药品含有一些化学成分,会存在药品不良反应,对身体有害。而保健品则既能治病,又没有副作用,群众当然选择保健品。”

朱前翔表示:还有些在“义诊”中出售的药品,例如治疗关节炎的胶囊,打开一看,就会发现,所谓的灵丹妙药其实就是将普通治疗关节炎的药片研磨成了粉末,装进胶囊里,仔细看,都能看到研磨不均匀的颗粒。

虚伪的价格牌孝心牌

现在的药品、保健品销售人员经过培训,都清楚了购买者的心理,销售价格都定在199元、299元之类的价格。就算是几个疗程的药品一次性购买,也就花上一千至两千元左右,在一般家庭里都是可以承受的。

编辑推荐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不表明manbetx官网手机登陆同意其观点。
近期成人展会

相关产品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 更多
查看更多资讯 >>

下一篇
中国性意识在改变 性用品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