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和《保健食品命名指南》(以下简称《规定》、《指南》),严禁保健食品中出现含有祖传、秘制、宫廷等词;速效、第一、全面等用语;消炎、解毒等夸大性词语也被禁用。昨天,记者走访贵阳多家药店发现,仍有很多含违规用语的保健品在售。
记者走访文昌北路、富水北路、淮河路附近等多家药店发现,使用“天然”、“宫廷御用”等字眼的保健品仍随处可见。在富水北路一家药店,一些减肥产品的包装上标示着“天然”减肥成分、7天速效瘦腰腹等字样,而一些成分中标示着化学成分的维生素也公然在包装上打着“天然”口号。
多家药店的销售人员表示,并不知道国家药监局出台的保健食品命名新规,店里也还没有接到相关公文通知。
“这些保健品该有人管管了,误导性的东西太多,老年人很容易被误导。”市民肖增琳说,在药店购买药品的时候,很多销售导购经常额外推荐保健品,说药品配着保健品吃更奏效,但实际上这些保健品并无更多疗效,有的甚至只是食品;而保健品包装上的“特效、神奇”等字样又会让消费者忍不住想试一试,结果钱花了,效果一点没有。
70%保健品“姓名难保”
根据《规定》和《指南》,在保健食品名称中禁止表达的词意或使用的词语包括:虚假性词意,如产品中使用化学合成的原料或只使用部分天然产物成分的,表述为“天然”等字样,或名称中含有祖传、御制、秘制、宫廷、精制等溢美之词的。夸大性词意,如:宝、灵、精、强力、特效、全效、强效、奇效、高效、速效、神效等。绝对化词意,如:最、第一、全面、全方位、特级、顶级、冠级、极致、超凡等。
明示或暗示治疗作用的词语,如:处方、复方、药、医、治疗、消炎、抗炎、活血、祛瘀、止咳、解毒、各种疾病名称等。人名,包括医学名人,如:华佗、扁鹊、张仲景、李时珍等。地名,包括中华、中国、华夏等。与产品特性没有关联,消费者不易理解的词语,如:纳米、基因、太空等。庸俗或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如:性、神、仙、神丹等。人体组织、器官、细胞等词语,如:脑、眼、心等。超范围声称产品功能,如补铁类营养素补充剂不能命名为补血或改善营养性贫血。其他误导消费者的词语,如使用谐音字或形似字足以造成消费者误解的。
有业内人士表示,保健品命名新规下达后,可能有70%的保健品要做更名处理。大中型药店中的保健品命名还算较为规范,而在一些小型保健品店中,聚集了大部分违规宣传保健品,很多保健品宣称的“天然配方、无毒副作用、使用天然珍贵中药材、秘制配方”多为虚假、夸张用语,这些保健品甚至具有很大的毒副作用,消费者一定要谨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