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不可轻信“天上掉馅饼”

2008/6/18 15:39:17来源:互联网

 

  前不久,北京一家公司打出广告,专门为影视剧组招聘群众演员,一下子就来了几百名应聘者。公司招聘人员也煞是忙活,先是要应聘者交300元钱报名费,然后开始填表、面试。然而,被录取的应聘者并没有像公司承诺的那样,被派往剧组担任角色,而是被公司的车拉到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说是要在这里先进行培训,每位应聘者需再交1000多元的学费和食宿费。之后,培训老师来了几次就不见了踪影,而应聘者进剧组的事却遥遥无期。执法部门的查处结果表明,原来这家公司根本不认识什么影视剧组,只是打着招聘影视演员的幌子在骗钱。

  类似的商业欺诈“陷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一些公司向农民出售所谓“珍稀”苗种、畜种,并承诺繁殖之后由公司负责高价收购。当农民拿着这些收获去找公司时,公司早已卷钱“蒸发”了。还有,一些企业宣称,消费者只要花钱办一张“消费储值卡”到指定的商店去消费,每消费2000元就能够得到1200元的回报。实际上,这是“消费储值”公司利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在进行变相非法融资和商业欺诈。

  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商业欺诈时有发生,在某些地区和领域还出现蔓延势头。这些商业欺诈活动,虽然手法不一、内容各异,但骗取消费者钱财的目的却是相同的。日渐猖獗的商业欺诈活动,不仅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已经成为社会公害。

  要铲除商业欺诈这个“毒瘤”,需要政府“铁腕”出击。最近,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针对侵犯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危害严重的商业欺诈行为,实施集中整治。特别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对虚假违法广告、非法行医和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予以严厉查处。同时,还需要探索建立反商业欺诈的长效机制,研究分析各类商业欺诈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摸清其惯用手法、骗术类型和高发领域,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执法体系,从根本上防范商业欺诈行为发生。

  对消费者来说,要想避开商业欺诈的“陷阱”,还需要多费些心思,提高识假防骗的能力。面对“天上掉馅饼”之类的诱惑,还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或向专家请教,决不能盲目轻信。特别是遇事拿不准的时候,首先要捂住自己的“钱袋子”,不要轻易让人把钱掏走。

编辑推荐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不表明manbetx官网手机登陆同意其观点。
近期成人展会

相关产品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 更多
查看更多资讯 >>

下一篇
上海市某小区信箱内出现性保健品广告宣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