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三日电 题:从“有可能”到“一定能” 中国保八有底气
本社评论员 俞岚
三月的北京乍暖还寒,但春天已经来了。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中国今年一定能够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就在九天前,全国两会记者会上,总理温家宝说,“实现百分之八的目标确实有难度,但是,经过努力也是有可能的”。
从“有可能”到“一定能”,在二00九年即将走过四分之一行程之际,中国保八底气更足。为期三天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第十届年会上,高官频频发出信心宣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说,中国有条件实现百分之八左右的增长,有条件在世界各国中率先走出危机。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指,百分之八并非分毫不差,若外部条件不发生大的变化,中国有能力实现得更好一点。
信心并非凭空而来。在政策的密集刺激下,最坏的日子似乎已经过去,中国经济春意渐浓。
二月份,发电量结束了连续五个月的下降势头;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三个月回升。前两个月,投资明显提速,增长逾二成六;新增信贷二点六九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全年贷款目标的一半。建材、汽车等行业已止跌回暖,低迷日久的沪深股市近来也开始“跌跌撞撞”往上走。
尽管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多家机构近日纷纷将二00九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百分之六点五,甚至更低,但这并未影响中国保八的决心和信心。
熟谙中国经济的官员们心中有底:中国有足够的储备“子弹”应付更加复杂和更为严峻的形势。“至于这些‘子弹’是冲锋枪、手枪,还是重机枪的子弹”,王军说,中国将择机而定。
就目前而言,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宏观调控仍有相当空间,经济刺激也有不小余地。
财政赤字今年虽创近六十年新高,但占GDP比重不过百分之二点九,低于国际公认警戒线;握有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手中有钱”,自然“心中不慌”;“沉睡中”的巨大的内需市场,也为应付国内外不测风云提供了回旋余地。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丰厚积淀和相对健康的财金机构,更是重要的信心来源。
北京的春天虽然已经来临,但笼罩在世界经济头顶的阴云还未散去。危机还在蔓延,余波尚在荡漾,外需还在收缩,大量的企业还在“生死线”上挣扎,数以千万计的民众还在为了找“饭碗”而奔波,在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哪一国可以独善其身。
对于中国,前方并非坦途一片。但在即将举行的伦敦金融峰会和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估计中国仍将向全世界不断信心喊话,并呼吁各国携手共克时艰。毕竟,心暖则经济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