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西是美国的一名女主播。她的视频都是在个人工作室拍摄的,据称,她收入的一半现在来自内容定制。
什么是内容定制呢?从几百到几千美元不等的任何场景,根据客户的要求专门制作视频。这些独一无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内容非常受欢迎。她认为:因为创意内容是很容易,并且迅速和广泛地被翻拍的,以至于除非他们额外付费,否则很难拍摄出客户心中的画面。
“你不能认为自己是剽窃的人”她说“你不能强迫某人完全依照你的意思表现,它更包含一种联系,一种互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欲望泛滥的世界中,甚至是儿童节目和迪斯尼电影也都充斥着影射和暗示——人们对交流和互动的渴望。可悲的是,一个普通人都陷入了剥削,危险和不人道的内心社会。但是,大部分人格都被欲望的腐蚀作用所掩盖,以至于人们愿意为与外界建立亲密关系而付出更多金钱,即便是稍纵即逝,曲折和做作的暗示。
在蓬勃发展的实体娃娃行业中,这种令人心碎的对陪伴的渴望也许没有比这更能显示出来了。直到几年前,许多人还认为这是恶作剧。如今,实体娃娃变得越来越普遍,甚至出现了实体娃娃体验馆。在日本,拥有一个实体娃娃似乎已经变成一件稀疏平常的事了。
在网上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在伴侣机器人热潮中,日本绝非一个例外。尽管大多数精神科学家仍然声称这是一件反人类的事,机器人以某种方式重新拟人化。例如据报道,在实体娃娃拥有者中约有30%的人有精神问题,他们无法正常地与他人交往。但有的专家断言,实体娃娃最终会帮助这样的群体学会接近他人。
但是,增强人际互动真的是这个行业的最终目标吗?
我们是一个拥有自由、自治的时代。我们有权利,义务;我们会索取,会给予。我们相信托马斯所说的“生活是残酷的”,也相信让保罗所说的“他人即地狱”。我们渴望关爱,但可能也厌恶人际关系。我们更喜欢伪装,它能呈现出自身神奇一面,又可以将另一个自我具象化。那些购买实体娃娃的人不能让自己承担那种令人伤心、遗憾的人际交往形式。实体娃娃与情爱无关,它甚至不是自我,它是自我升华到一个物体上,孤独的附着物。
事实是,这些外物都建立在我们对自己说的一个基本谎言之上。一个人可能要求制定好的互动,因为这是独一无二的,但实际上是害怕爱,分享和承诺。需要利用外物来掩盖对人敞开心扉的恐惧,试图暂时缓解他孤独的生活所带来的令人窒息的交流真空。
于是,实体娃娃代表了自由主义的完美。随着实体娃娃的兴起,我们可能将不再需要了解或爱任何人——甚至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