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娃娃,到底是成年人的玩具,还是人形伴侣?它能否从情感上取代真人?它的存在,对现实中的亲密关系有没有影响?
实际上购买娃娃的成本不低,而娃娃的寿命最长或许也只有4-5年。它的买家更多需要的,是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人形伴侣,心理需求大于生理需求。大多数人对实体娃娃买家的印象是宅男,性格孤僻,找不到伴侣的人。但据业内厂家透露,有超过3成的买家是有伴侣、有家庭的,夫妻俩没有孩子,将娃娃当孩子养;老年人丧偶,也会通过娃娃寻找精神寄托。
“向现实妥协,但更要坦诚面对自我,人的路很多”
在我国,娃娃买家有一个小众圈子。和其他兴趣爱好社群一样,人们在论坛上分享经验和乐趣,以娃会友,也出来社交。北京人张博说:“我们平时在一起,把各自的娃娃往沙发上一搁,也聊生活,聊房价,聊物价,聊国情。”
张博,今年36岁,曾经是一名手游策划,在他拥有的娃娃中,有名有姓的有3个,还没规划好角色的也有3个。据他说,他从没有和这些娃娃发生过逾矩的行为,一直把它们当孩子养着。
他的“娃龄”已经超过十年,在他的居住的房子里,放满了娃娃和相关的产品,就像艺术品一样展示。张博对娃娃的兴趣,最早源于大学时期“躁动的荷尔蒙”,当这股劲儿过了,也渐渐放开了。他交了一个女朋友,因为女朋友的缘故,他将娃娃寄回了老家,希望在感情、契约精神上对彼此有所交代,直到31岁那年,他和认真交往了3年的女朋友分手,“严重程度有点像离婚,把心都折腾累了。”
这次恋爱失败,使他对自己变得更坦诚,重拾对实体娃娃的爱好,也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
他的家人知道后,一开始受不了,看这东西跟看妖怪似的。在他们眼里,娃娃就跟赌博、游戏一样,是令人荒废学业、不务正业的“罪恶之源”。但张博却在努力改变他们,想以它为人生的一个新起点。玩娃娃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事,将娃娃陪伴的过程记录下来,在圈子里分享,得到认同、掌声,强调自己不是异类,原来自己并不是孤独的一个人。
国外有许多和实体娃娃结婚的例子,但这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还是需要了解它适不适合你,是否让生活变得舒适、简单。可能过几年后,觉悟、思想成长了,会明白,终究还是得有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学习跟人相处,一起过日子。但就算走不出来,也没关系,有娃娃陪伴着,可以一辈子在那个美好的世界里待着,永远不用接受现实的套路。
娃娃有什么用?它的用处就是,给人多了条路。
“人生来孤独,恋人、朋友、家人终会离开,娃娃却不会死去。”
小编曾发过一篇题为《艺术家的实体娃娃:关于人性的罗生门,孤独终是艺术的灵魂》的文章,讲的就是旅美韩国艺术家June Korea的作品。他拍摄了一组《Eva》的摄影集,实体娃娃在里面是他的幻想女友,他们一起吃饭、睡觉、出游,和真实情侣没什么区别。
他从2002年开始拍摄实体娃娃,之所以会对它们感兴趣,是因为感动孤独。在灯红酒绿的城市里,当你每天独自醒来、聚会和工作后一个人回家,或者是站在人群中时,孤独如洪水猛兽般袭来。曾经我们以为家里、朋友永远不会离开我们,美好的记忆也不会消失,但长大以后,会发现我们终究会失去它们。
总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在June旅美求学期间,他经历了和女朋友分手的悲剧,当时便有了给实体娃娃一个身份,把它当做幻想女友,拍成摄影作品的想法。人会离开,但娃娃不会死去,如果把这一切在幻想的世界里记录下来,它就成为永恒。
整个摄影集的拍摄周期大约在2年时间,他密集地拍摄,几乎每天与娃娃为伴,一起做情侣做的事,一起放声笑,放声哭,一起感到快乐,也感到孤单。国外媒体对他用实体娃娃搞创作感到猎奇,不过照片毫无情色的意味,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
尽管路人会用奇怪的眼光盯着他看,有人甚至还会过去摸摸Eva,但他并不在意。在他的摄影展完美举办以后,他从美国回到韩国当老师,Eva也被拆开,寄回了家乡,但他在期待,在构思与他的“幻想女友”的下一次合作。
他心里很清楚,这段恋爱关系是假的,生而为人的孤独感,始终是无法摆脱的现实。但只要他需要,娃娃永远陪伴着他,不会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