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3月30日,印度西部大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决定,该邦的中学将不开设性教育课程。“我们将通知中央教学和考试委员会,(性教育)课程将不被列入本邦教学大纲。”该邦教育部长哈桑·穆什里夫表示。马哈拉施特拉邦成为印度又一个拒绝中学生性教育的邦之一。古吉拉特、中央邦、克拉拉和卡纳塔卡邦此前已经禁止了这项课程。
试验性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一套中学生性教育课程。印度中央政府中等教育委员会正是根据联合国的推荐,建议在中学9年级和11年级普及性教育。根据印度的联邦体制,各邦有权决定最终是否在本地实施上述课程。实际上,在作出正式决定之前,这几个邦都搞了大约两个月的试验性教学。而正是试验性教学的内容和学生与家长的初步反应引起了广泛争论。
反对开展中学生性教育的邦政府领导人认为,“一些教学图片‘太不雅观’,反倒使学生浮想联翩。”3月中旬禁止了该项课程的中央邦首席部长乔汉表示,“学生们需要以价值观和文化为基础的教育,而不是性教育。他们需要学习的是瑜珈。”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位政党工作者表示,开展性教育会影响其他科目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会只盯着性教育课程,而忽视了历史、地理或者数学。”
导致马哈拉施特拉邦最终禁止中学性教育是3月底发生的一件事情。3月26日,一名性教育工作者拉托德早晨在教室里准备上课,这时教室里有一名13岁的小女孩,他就询问这名学生,“你是否知道一对夫妻在蜜月里做什么事情?”“你知道小孩是怎么生出来的吗?”小女孩被突如其来的问题“吓坏了”,赶快逃离教室跑回家中并报告了父母。根据孩子父母的指控,拉托德被警察部门逮捕。
正是在这个事件之后,当地议员提议不在该邦开展这项备受争议的课程。
舆论称不能因噎废食
禁止中学开展性教育的决定在印度各界引起广泛强烈的反响。许多教育、卫生和社会人士指出,加强对中学生的性教育是印度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以有伤风化为名搞“一刀切”的做法是因噎废食。印度最大的英文报纸《印度时报》社论文章认为,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的21世纪,而印度几个以信息产业、教育和吸引外资闻名的“进步的”邦却拒绝给下一代提供必要的信息。
许多中学生认为,掌握一定的性知识不但十分必要,而且是必须的。孟买一名16岁的男生表示:“我要是能早一点接受性教育课,就不会愚蠢到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就进行性行为了。”他们普遍感到,一定的生理、道德和法律知识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人生关键阶段。“我们面临许多关于性问题的困惑,例如性行为导致怀孕是否两人一定要结婚、如何预防艾滋病传播、遭遇性骚扰怎么办等等。可是父母们不愿意谈这个话题,如果学校也不教授这方面知识,我们就只好上因特网、到录像摊或者向朋友打听。”
调查显示,印度13至19岁少年中有17%的人、大学生中有33%的人有过性经验,三分之一的青少年不知道什么是“安全的性行为”,一半的人在性过程中未使用安全套,有75%的印度人是通过朋友或者“生活录像”获得性知识的。最近在孟买有一对年轻夫妇,结婚6年未能育子,原因竟是二人缺乏最基本的生理知识。因此反对政府禁令的观点认为,既然性话题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绕不过的一个问题,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就应该正视它。
性知识的贫乏还可能在更大范围带来社会影响。据联合国调查数据,印度目前有艾滋病病毒携带者57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而且呈快速增长的势头。拒绝中学生性教育的中央邦有40%的艾滋病患者年龄在21至30岁之间,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艾滋病患者比例在印度全国是最高的。
印度社会仍相当保守
如果青年男女在西方社会的公共场所热情拥吻,可能得到周围人的掌声,而在印度则可能面临被拘捕的风险。从总体上来看,印度仍是一个比较保守的社会。
“风化警察”这个名词也许是印度特有的,即警察有权力监督人们在公共场所的行为是否“有伤风化”。在新德里的公园里,经常有警察四处巡视,主要是盯着那些躲在树荫下、角落里的情侣。今年以来,孟买的警察部门已“警告”了37对在公共场所亲热的情侣,并逮捕了6对。两年前,有两名西方妇女在新德里的马路上行走,穿着露出肩膀和膝盖的高档时装套裙,结果被指责为“行为不雅”,照片还刊登在报纸头版的显要位置。今年3月份,印度政府下令将时装频道停播两个星期,原因是该电视台播出了一场“暴露”比较多的内衣时装表演,而这些内容被认为是“不适合大众观看的内容”。
此间一家著名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性,可印度社会就是不愿意谈论性。以中央邦为例,其著名世界文化遗产卡久拉霍神庙拥有世界上“最开放、最生动、最丰富”的性生活雕塑,但该邦的年轻人今天却在课堂里得不到相关的科学知识。根据新德里电视台调查,有85%的观众认为,印度地方政府禁止在中学开展性教育的做法,反映了印度社会在这个问题上的“虚伪性”。
“城市越来越拥挤。如果不在公共场合约会,情侣们如何能相爱、结婚呢?”一位在孟买被“警告”的年轻人抱怨道。在实际生活中,印度人也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例如法律规定人们“不能在公共场所展示亲热行为”,于是在新德里的公园里就产生了这类景象:许多年轻情侣用一块大披肩把两个人的身体完全罩住,他们在披肩下面做任何事情就都不属于“暴露在公共场合下”了,警察对此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印度社会的保守风气使任何关于性的公开话题都成为“禁忌”,而一些党派出于政治考虑则采取“宁紧勿松”的策略,结果使必要的知识变成“奢侈品”。从拒绝中学生性教育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来看,禁令是由四名女性议员提出的,并且得到了所有政党的一致支持。有评论指出,印度的政党对待任何敏感的问题,都几乎“本能地”首先采取保守态度,这也许是印度面临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梳理差异求解决之道
记者的朋友辛格博士认为,目前关于性教育的争论客观上反映了印度与西方的文化差异。作为家长辛格先生有一儿一女,女儿今年16岁,正好是上中学的年纪。他认为印度社会的文化相对比较保守,人们很难接受在公共场合谈论性话题。“例如公开场合恋人之间拥抱接吻,这在西方可以接受,但印度的文化土壤就接受不了。”
辛格对“过多的”性教育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心有余悸。两年前,辛格先生女儿就学的德里公学发生了一起“彩信事件”。有一名中学男生将与女朋友“亲热”的图片通过手机传播给同学,很快又散布到社会上,造成了很坏影响。但辛格先生也指出,保守的文化特性并不妨碍开展性教育,敏感话题一般都由家庭中年长的女性来完成的。
印度现行的生理卫生课侧重讲授解剖学内容,而推荐的性教育课程侧重实用性,例如性行为注意事项、性道德、如何防治传染性疾病、如何对付性骚扰等知识。也许正是这些“过分生动”的内容引起印度的政客和保守的社会势力的担心,印度的下一代会被“带坏了”。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解决之道在哪里呢?孟买一位中学校长表示,学生们需要关于性的必要知识,在印度社会比较保守的现状下,学校不应该放弃作为教育机构的功能,只是他们需要做得更加巧妙一些,尽量采用一些“变通”的办法,避免争议。例如,许多中学的课程表上一般都有“生活指南”、“道德教育”或者“附加课程”等科目,这些实际上都是“经过包装”的性教育课。
另外,性教育课程的方式和气氛也十分重要。“今天的青少年思维十分活跃,他们已掌握了不少生理方面的知识。因此,这方面的课程需要耐心,以朋友的口吻、平等交流的方式开展。”这位校长表示。
一些教育界人士指出,印度当今的青少年性教育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同英美等国从幼儿园就开始关于性取向启蒙、法国从11岁开始就在学校讲授避孕、同性恋等内容相比,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