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约有2200万青少年进入性成熟期,在18—24岁的青少年中有48%的人发生过性行为;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有过非意愿妊娠,绝大多数为非意愿妊娠诉诸流产。“中国青少年性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青少年性教育已刻不容缓。”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张汉湘在“探索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正确方向”国际研讨会上强调。
《2011杜蕾斯性福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18—24岁)有48%的人发生过性关系;在中国人的首次性行为中,只有49%的人选用了安全套。另外,在广州首次举行的“与中学生家长商榷孩子的性、恋、生活观”的专题讲座中,有官员提出的“家长将‘安全套’放进12—15岁孩子的书包里”这一观点,我想更多的出发点应该是在预防青少年的早孕上面。
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对青少年的性知识教育本身就非常缺乏,青少年很难正常得到正确的性知识,如果仅仅是将安全套放进孩子的书包里而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知识和性道德、性观念的教育,放进孩子书包的安全套很可能会变相的鼓励分辨能力不强的未成年人,从而导致更多的青少年尝试性行为,这样的结果就变成了对未成年人性行为的一种鼓励了。
性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话题,尤其是在性意识刚刚觉醒的青少年眼里,它会变得很神秘,令人困惑。而正是这种神秘和困惑,吸引着青少年迫切地去了解它、认识它,甚至是尝试它。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对性都有些讳莫如深,甚至是刻意回避。
尽管早在2008年12月26日,教育部就公布了新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其中要求小学五年级起,学生将学习有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知识,包括男女在青春期发育的差异,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等。初中生将学习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高中生将学习避免婚前性行为等内容。然而,在升学的压力下,学校的教学时间普遍不足,加上缺少受训练的教师,现在的生理卫生课几乎跟过去一样,可上可不上。
其实,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性教育的早期化,并强调性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们必要的性知识,而是要通过性的科学知识,使他们培养起健康的性心理、性观念、性道德,因此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全面的教育。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社会在对青少年性教育方面,缺的远不是安全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一直强调“性教育必须成为义务教育”。他认为:“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并不是告诉青少年什么,而是青少年自己希望知道什么;不是如何讲授,而是如何讨论。”
在潘绥铭看来,性知识的教育不应该局限于“性知识”,更不是某种既存的性道德,而是着重培养人们在性方面的可持续、自主发展的能力。按照国外一些性教育实践的提法,就是帮助人们学习如何生活。
“性教育的目的,第一是让孩子学会爱,爱自己的生命、爱父母;第二是学会尊重,尊重他人的身体和感受;第三是学会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隐私,保护自己不受性伤害。”父母首先要对孩子承担责任,给孩子做正面的性教育。学校应该为学生制定计划,有计划、有目标地帮助孩子建构健康的性心理。当家长和学校没有能力帮助孩子解决性困惑的时候,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借助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