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上海社科院发布报告,同居、丁克在申城仍属边缘

2012/5/14 21:04:40来源:新浪网
内容摘要:此次对上海居民的抽样调查显示,20—65岁男女的同居比例为1%,即使是3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中,同居比例也仅为2.4%。对照同居的“四个阶段”理论,中国和意大利、希腊的情况最接近,属于典型的第一阶段。

 

  同居和丁克意愿在上海仍属“边缘现象”,这是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前夕,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发布的家庭价值观调查报告透露的信息。这项研究由徐安琪研究员主持,按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调查了上海9个区县的1200个20岁—65岁受访者。徐安琪分析指出,尽管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家庭价值观发生不少变化,但传统家庭观念在我国并未衰落。

  35岁以下同居者仅占2.4%

  据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汶蓉介绍,英国人口学家凯瑟琳·基尔南将社会对同居的接受程度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认为同居是边缘和前卫的;第二阶段将同居视作婚姻试验田;第三阶段将同居视作婚姻替代形式;第四阶段认为同居与婚姻没区别。

  从世界经合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日本、希腊、意大利等国属于典型的“第一阶段”国家,20岁以上的人口同居率在1—2%左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挪威、丹麦,两国20岁以上人口中同居比例达10%以上,其中20岁—34岁青年人同居比例分别为22.7%和28.6%。

  此次对上海居民的抽样调查显示,20—65岁男女的同居比例为1%,即使是3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中,同居比例也仅为2.4%。对照同居的“四个阶段”理论,中国和意大利、希腊的情况最接近,属于典型的第一阶段。

  在观念方面,与35岁以上的受访者相比,上海青年人虽然更接受以结婚为前提的同居行为,但总体上宽容度不高。只有不到两成的青年人赞同 “单身男女只要有结婚打算就可以先同居”的观点,而对“单身男女即使不想结婚也可以同居”的说法,表示赞同的仅为12%。

  在对同居的利弊判断上,总体呈现“弊大于利”的态势。 73%的受访者赞同 “同居比结婚缺少安全感”。对“同居可以在婚前相互了解以确定双方是否合适”的说法,只有34%的受访者赞同。调查还显示,30%上海居民认为 “单身的中老年人同居可相互照顾并减少不必要麻烦”。

  有丁克意愿者极少且多为未婚者

  “丁克”也是此次调查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丁克”,是指夫妻双职业、具有生育能力但选择不生育的家庭。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秘书长张亮表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丁克概念由欧美传入中国,并被冠以“时尚”、“前卫”的标记,受到社会长期关注。有关中国青年的丁克意向的报道时常见诸各种报刊,并不时发出 “80后不愿生孩子”、“丁克家庭模式在中国蔓延”等惊呼。

  那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此次调查显示,对于“结婚后不要孩子”这一想法,本市35岁以下青年持赞同态度的只有3%,表示非常赞同的仅1%。进一步分析表明,结婚与否影响着青年对“结婚后不要孩子”的态度,35岁以下未婚青年表示赞同的达5%,而已婚青年只有2%,与年长已婚者的态度并无差异。这表明,丁克意愿在很大程度上是未婚青年的理想,一旦步入婚姻生活,青年依然重视生儿育女对婚姻和家庭的意义。

  张亮指出,研究及比较结果表明,尽管国人对丁克家庭的接受度在上升,人们的丁克意愿也有一定程度上升,但总体而言,只有少数人把丁克作为理想的生育选择,人们当父母的意愿并未下降。

编辑推荐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不表明manbetx官网手机登陆同意其观点。
近期成人展会
最新资讯 更多
查看更多资讯 >>

下一篇
视频:小伙抢劫强奸少女后发现相识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