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杭师院大学生性教育自发传播 同伴教育获全国奖

2006/1/17 11:16:58

 

  一种“让同学告诉同学”的有效传播模式——“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在杭州师范学院进行试点后,得到了国家计生委高度认同。昨天,记者从该校获悉,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表彰:杭师院青春健康项目工作小组荣获“奉献奖”、杭师院青春健康志愿者协会荣获“组织奖”、杭师院青春健康志愿者协会原会长毛蓉蓉同学荣获“优秀主持人奖”。

  杭师院是我省惟一获得该项目三项全国奖项的高校。该校青春健康志愿者协会两年已自发传播几千人。

  性开放与性知识不对称

  一项关于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性观念开放程度与性知识不成正比,大学生中性关切与性焦虑的程度越来越高。但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公开场合谈性,欲说还羞;而私底下在寝室卧谈会或网络上却聊得很欢。大学生们对性与交友、性与恋爱、性与健康保健,特别是性与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等都有强烈的好奇和困惑。但如何科学地传播性教育,传统的授课形式显然不是很有效。

  “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流行于英美等国,广泛应用于生殖健康、艾滋病教育和吸毒、自杀、酗酒、性别歧视及妇女问题等社会领域。在青少年生殖健康、艾滋病宣传教育上效果尤佳。这种模式主张: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让男女大学生们大方地谈论情和性。

  2000年,中国计生协会和美国帕斯组织达成5年合作协议,开展“促进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国际合作项目”(简称“青春健康”)。2003年底,杭州师范学院成为我省惟一试点高校。

  大学生公开谈性不容易

  朱妙芬是杭师院青春健康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思政专业的她是培训工作13个主要负责人之一。她和她的伙伴一直自发地在进行“同伴教育”,宣讲性知识。

  刚开始进行“同伴教育”时,碰到了意料之中的阻力。毕竟,10多个二十出头的姑娘、小伙子公开谈性,多少有些困难。也有女生因受不了面对面听到那么多的性用语而“愤然离席”。

  “优秀主持人奖”获得者、协会原会长毛蓉蓉说:“一开始同学们对同伴教育谈论性的话题并不能马上就接受,会有排斥情绪,或者谈论时会害羞脸红。但每一期活动都在进步,由量变到质变:同学们现在都能侃侃而谈,积极配合。”

  协会两年来传播几千人

  一般来说,具有相同背景经历、由于某些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由其中一人或数人(经过培训)向同伴讲述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唤起共鸣,往往能达到一定效果。这就是“同伴教育”的优势。

  杭师院“青春健康”项目负责人、杭师院人口所所长黄公元教授介绍,参与培训的大学生通过游戏、个案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来科学地接受和传播性知识。大学生在与同龄人的互动过程中,将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和有关理想、道德、爱情、价值观、行为选择等内容联系起来探讨,提倡“我愿意用我的知识来帮助同伴,用我的热情来关心同伴,用我的快乐来感染同伴”。而学院还让接受过“青春健康”培训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中学生群体进行教育疏导,实现青少年与学校、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

  同伴教育这样开展

  “一般30人一个培训班,分小组培训,先填一份调查,再培训,连续培训2-3天,再发一份调查,进行数据对比。学校里事先培训一批主持人,分散到各个系。通过游戏、情景剧等形式培训。主要讲身边的话题,比如怀孕了怎么办,制作情景剧,男生和女生在家里看了黄片,怎么处理等。艾滋病日去派送安全套。用香蕉做道具,形象地展示安全套的使用方法等。”朱妙芬说,“学校的学生大多都参与了,我们还去了附近学校比如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淳安和上虞的一些中小学等。”

  据不完全统计,协会成立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志愿者开展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培训活动,在本校内开展20余次,到农村5次,到企业5次,到街道11次,到中学3次,到其他高校15次。估计已培训数千人。

 

编辑推荐

相关资讯

近期成人展会

相关产品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 更多
查看更多资讯 >>

下一篇
万只安全套被“大胆”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