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干过8年性用品生意的王先生透露性保健品暴利惊人内幕
成都市将专门出台规范性法规,严治性用品市场
昨日,成都将首次专项集中整治性保健用品市场的消息经本报强势报道后,立即引起各方关注。本报特别开通的“维权热线”86969097也铃声不断,热心市民、专家、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纷纷为根治性用品市场混乱局面建言献策。昨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自称曾干过此行整整8年的王先生打进本报热线电话,详细吐露了经营性保健品的“绝对内幕”。
同时,成都市副市长、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小组组长曾万明表态,成都将尽快出台相关规范性法规,形成标本兼治、联合执法的长效管理机制,重拳狠治性保健用品市场。
A内幕
漫天标价性保健品暴利惊人
自称曾干过此行整整8年的王先生昨日向本报透露了鲜为人知的内幕。
“性”店每月可获利上万
王先生称,他1998年他的店铺开在人民南路,其附近一带密集了夜总会、娱乐城和酒吧,因此他生意也非常好。“我的店面只有8个平方米,当时开店总共花了不到1万元。”王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但我每年下来的纯利润不下12万元。
进货多是“三无”产品
王先生说,那些规模较小的性用品店,一般由批发老板主动送货上门,规模大的店老板一般到成都五块石医药市场进货。如今,五块石立交桥下又新成立了一个性保健用品批发市场,批发交易十分火爆。
“我当时一般是从广州批发市场去拿货。”王先生说,自己批发的性用品大多都是“三无”产品,甚至很多来路不明,根本联系不到、找不到厂家。那里的进价非常低,他每次进两皮箱的货可以卖上一两个月。
打“擦边球”狂吹功效
王先生透露,大多数性保健用品一般都是七八个品种“共享”一个批准文号,明明是“卫食字”、“卫消字”和“卫妆字”产品,生产厂家却在包装上标着“半个小时见效”、“增硬增粗”等字样,大打“擦边球”,利用火辣辣的包装、说明书进行虚假宣传,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理进行误导和欺诈。
王先生说,那些性用品经营店一般开在居民小区和一些酒吧、娱乐城附近,一般只办了工商营业执照,下午和晚上是生意最好的时段。“别看那些药品吹的这么凶,其功效到底怎么样?说白了,我经营了这么多年也不晓得!”
包装一变身价暴涨十倍
王先生透露说,性保健用品利润惊人,如“增长水晶棒”,进价16元/根,零售价却卖到了190元/根;用普通硅胶制成、成本仅几十元的仿真性具,标价竟达500多元;含有咖啡因等兴奋药剂的普通口香糖,用上印有性感女郎图像的“催情糖”包装盒后,身价暴涨到120元……
他称,安全套是最常用的性用品,一些店主以次充好,出售劣质或过期的避孕药具。
B声音
专家呼吁必须理顺监管体制
四川省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造成性保健用品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是职能部门监管体制不顺。该市场相关制度、法规未能及时跟上,表面上由卫生、药监、计生、工商等部门按照各自分工联合监管,实际上这种管理体制给平时监管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政府部门首先应理顺监管体制。
另外,由于此类产品尚无统一的质量标准,现有的审批原则往往停留在产品本身对人体有无伤害、有无毒副作用的层面上,而到底其对消费者性生活的质量改善作用如何却很模糊。
业界痛斥“歪店”搞乱了市场
昨日,号称国内规模最大的某性保健品集团一负责人打进本报热线大倒苦水。他说,一些未办执照的性用品“渣渣店”把整个市场搞得乌烟瘴气,正规店在市场上反而竞争不过对方。很多大城市一些性用品连锁店都难以撑下去了。那些受损害的消费者出自隐私虽然不去投诉,但却失去了对性用品的信心,整个市场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委员代表建议行业自律
昨日,成都市政协委员马小驹认为,该市场的规范最终要依靠行业行为规范的建立。在集中整治初见成效后,要致力于市场行为规范的建立和引导行业自律。
成都市政协委员王锦生指出,这些违法违规的性用品店一般暗藏于大街小巷,比较分散,这给整治执法造成一定难度。建议充分发动各个街办、社区的力量,及时向执法部门举报,加大日常监管,让那些不规范、违法违规的性用品店无处藏身。
C表态
成都将立法严管“性”店
对此,成都市副市长、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小组组长曾万明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政府将组织卫生、药监、计生、工商等多个职能监管部门形成长期的联席会议制度,进行联合执法,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的原则,进行实时监测、跟踪管理,并建立形成这方面的长效管理机制。
曾万明透露,成都将专门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法规和规定,让性保健用品市场监管有法可依,彻底根治成都性保健用品市场的混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