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健品切莫贪小失大,保健品仍是消费投诉热点
云南省消费者协会2011年第二季度消费者投诉统计资料显示,云南省保健用品投诉较去年同期增加21件,同比增长230个百分点,保健食品投诉较去年同期增加9件,同比增长56.3个百分点。保健品消费投诉成为云南省近期投诉热点之一。从各地消协上报的案例来看,消费者轻信商家宣传,高价买回毫无意义的保健用品、包卡保健理疗导致身体不良反应、误把保健食品当做替代药品等均有表现,投诉者以中老年人居多。
中秋节将至,不少市民除了送月饼给家中长辈,保健品也是他们挑礼物时的选择。但选择保健品也要有所甄别,不然不仅白白花了钱吃了啥用也没有,甚至还会对身体起到不好的影响。
【消费案例】
万元保健品吃得身体不适
市民杨大爷患有中风,去年底买了价值1.42万元的保健品,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身体有不良反应,剩下的杨大爷再也不敢吃了。 对此,杨大爷觉得经营者存在虚假宣传保健品疗效的行为,便找到商家要求退货,但被商家拒绝。解决不成,杨大爷只得到盘龙区工商局鼓楼分局投诉。
在调解过程中,杨大爷无法出具身体出现不良反应的证明材料,也无法证明不良反应和使用保健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最终,经工商部门人员调解,经营者为杨大爷退回未开封使用的剩余保健品,一共退了9000元。
【消协提醒】
别信“绝对安全”的宣传
★ 哪会有那么多免费
市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天下不会有免费的午餐,增强自身防范意识,以免贪小失大。生活中,一些不法商家往往抓住部分中老年消费者贪图便宜、热衷参与买赠活动的心理,通过“专家讲座”、“名医义诊”、“馈赠诱惑”、“免费服务”等手段,组织老年人参加所谓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免费体验、免费试用、赠送小礼品等活动,诱导消费者选择使用其保健品。
★ 不是人人都适合吃
正确认识保健品。保健品是适宜于特定人群的、具有一定保健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产品,不能代替食品和药品,也并非人人都需要。你是否需要保健品,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保健品,最好耐心咨询专业人士,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仔细看清标签上的明示适宜人群,确认自己是否是该产品的“适宜人群”。
此外,在选购保健品时,不要盲目随着广告走,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轻信不良商家的虚假夸大宣传,越是听起来完美无缺的,越可能有假,对于那些号称可以治疗或治愈所有疾病,或声称“绝对安全”、“完全没有副作用”的宣传,都要打个问号。
★ 买保健品要看小蓝帽
如需购买保健品也要通过正规渠道买。市民一定要到信得过的商店、超市或保健品专卖店购买保健品,以免买到掺假或高价保健品,危害身心健康。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号的产品,注意包装上有无生产产地、厂商、联系方式、批号、小蓝帽标识等。当然还须索要票据并妥善保管,将来一旦出现纠纷,才能提供有效证据。
★ 吃得过量没准还中毒
保健品买回家后,要认真研究说明书,熟悉服用方法和不良反应。如空腹吃好还是饭后吃好,不能和哪些药物一起吃等。严格按照食用方法和食用量食用,如果乱吃,摄入了超出生理需要的营养素,就可能出现过量、中毒等情况。长期大量食用维生素D会引起高钙血症;蛋白质过量摄入,则会增加肝肾负担。对于理疗器械等保健用品,也要因地制宜使用,避免使用不当产生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