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厅、夜总会、洗脚城、茶吧这些娱乐场所的性服务人员和吸毒人员,被视为艾滋病传播高危人群。渝中区作为我市艾滋病高发区之一,高危人群较多。渝中区疾控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就成立了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队,由16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组成。“艾滋病防治知识高危人群基线调查,是干预队成立后开展的重要工作。”
基线调查组利用3个月时间,在全区一些发廊、大型夜总会、洗脚城、茶吧,对各类性服务者明查暗访。为了掌握全区真实的高危人群艾滋病预防现状,干预队队员,有的扮成客人,有的通过“重头人物”引见,有的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初期,有关场所的老板用冷漠、沉默等方式对抗,但在调查结束时,老板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对抗到配合,再到支持。
调查发现,目前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的最大担心是:不知道自己服务的客人是不是艾滋病感染者。而她们所遭遇的最大难题是:每次工作时,我们愿意戴安全套,但客人不干。
为此,干预队员到许多娱乐场所为性服务人员散发防止艾滋病的小册子,教她们防治艾滋病的知识,并向给她们传授说服客人使用安全套的技巧,甚至还和她们一起做如何正确配戴安全套的游戏比赛。
性服务人员们说,离家在外,平时很少有人这样关心她们,她们真的很需要一些起码的防病治病知识。而有关娱乐场所的老板也异口同声地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也不想客人在我这里娱乐一次就得病。
说起戴套民工一片哄笑
专家与他们交流时再三告诫:别以为身体好就不会染上艾滋病
昨天傍晚7点30分,渝中区疾控中心专家来到储奇门厚池街劳务市场,与在此住宿的百多名民工面对面地交流,同时讲授艾滋病防治知识。
渝中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潘传波拿出一只避孕套问民工:“这东西大家会用吗?”民工们一阵哄笑:“会用,就是不用。”
“大家一定要用,避孕套可以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哟。”
“不用,用那玩意儿,没得感觉!”一年轻民工大声说。台下又是一阵哄笑。
“其实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三种传播方式。但许多人不晓得这病的症状,不晓得得病后可不可以治疗,能不能治好。特别是得病初期,怎么识别?这些才是我们民工最关心的。”
“我们出来做活路儿,老婆都没有带出来,到了想做那事的时候,真的没得法,只好找小姐(在这里指性服务人员)。钱挣得多时,找小姐次数多些。”
“找小姐时,你们戴不戴避孕套?”
“不戴,都不戴,戴起不舒服。要戴情愿不做那事。”
“你们不怕小姐有性病或者艾滋病吗?”
“不怕,我们年轻,身体好,运气也好。我们做了那么多次,还没有人染上艾滋病。”
“你们检查了艾滋病了吗?那病有潜伏期。在潜伏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潘传波又问民工:“假如你的朋友中有人得了艾滋病,你怎么办?”
“我不和他说话,不和他在一起。因为他要传染我。”
记者随意抽问了十余个民工,他们均能流利地说出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但也仅此而已,再问下去,便无人能回答了。
大学生已成为艾滋高危人群
本报讯(记者黄晔)明天是“世界艾滋病日”,这两天,我市各高校的大学生纷纷以此为主题,在校园内外开展声势浩大的防艾宣传活动。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是继民工之后的又一艾滋病高危人群。专家认为,防患于未然很重要。
“因为他们的年龄和经历决定了他们在一些选择上具有盲目性,特别是当‘禁租(房)令’解禁、‘大学生在校结婚’等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之后,许多大学生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在冲动的同时又缺乏相关的知识和防范手段,这就很容易感染上像艾滋病这类的传染病。”市卫生局的防艾专家如是说。
昨天记者了解到,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的学生都将本周定为“防艾宣传周”,他们将用展板、签名、讲座等形式,在校园内外宣传防治艾滋病的知识。
重庆工商大学团委负责人昨天介绍说,学校几乎每学年都要搞相关的活动,但这次力度最大。据了解,“防艾宣传周”期间,工商大学将有2万名大学生接受教育。
渝中基线调查数据
74.3%的性服务者工作时要戴安全套。
83.3%的吸毒者和93.2%的性工作者知道艾滋病传播方式。
30%-45%的高危人群,不知道艾滋病不传播的方式(如蚊虫叮咬、共用浴池、握手、吃饭等,均不会传染艾滋病)。
性服务人员获得艾滋病有关知识的途径为:医生82%,朋友16.2%,家人2.7%(此比例为重叠式)。
吸毒人员获得艾滋病有关知识的途径为:报纸杂志85%,电视84.1%,朋友56.1%,家人23.4%(此比例为重叠式)。
性服务人员,最小18岁,最大33岁,未婚者占调查总数的74.3%,25.7%的人有孕产史,17.6%的人首次使用安全套。